“5月5日上午8點到11點半,騰訊會議組會,匯報研究進展。”
“收到,老師。”
“再查一下去年報告的那本英文書,發一個參考文獻給我。”
“好的,老師。”
……
這個勞動節假期,江蘇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系統分析創新團隊的師生們依然忙碌著。
團隊指導老師、江蘇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副教授朱霖河以博士生科研培養的模式來培養優秀本科學生,小試牛刀。6年多時間,所帶本科生發表SCI論文27篇。多位學生保送至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山東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深造。
學生比你想象中更優秀
一名本科生在高強度培養下,可以爆發出什么樣的科研潛能?最開始面對這個問題時,朱霖河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2018年12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畢業的朱霖河來到江蘇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工作。2019年上半年,他參與了學院的本科生科研培優計劃,帶了七八個學生,人數不少,但是效果并不明顯。他及時調整策略,開始自選學生,從各專業成績前三名的學生里優中選優,每屆學生只帶2-4人。
基于自身博士培養的經歷,他為本科生量身定制了成長計劃:用一年的時間讀透兩本專業基礎書籍,再用一學期的時間研讀論文,從大三寒假開始用半年時間寫出并修改完成第一篇論文。期間,每個周末不間斷參加組會匯報學習進展。按照這個程序下來,一般情況下,本科生在大四9月份的時候便會順利發表第一篇SCI論文,而后的論文也會接踵而來,直至所帶學生正式進入研究生學習階段。
“用普通的方式培養本科生,想出科研成果幾乎不可能,必須用超大的輸入強度和超高的研究壓力。”朱霖河許以本科生的承諾是,至少發表1篇SCI論文,幫助學生獲得保研資格,同時,他也要求學生在保研之后必須以代表作的標準高質量完成后續論文,以此作為對團隊培養的回饋,促進團隊成員共同成長。
憑著明確的目標和對科研的愛好,本科生的行動力完全被調動起來。“不用老師來催,他們就會完成得非常漂亮。”對此,朱霖河感到意外也驕傲。
數學師范專業2022級本科生沙灝言是朱霖河經常表揚的學生之一。大二、大三課程繁多,但沙灝言趁著課間爭分奪秒地研讀、自習,每次都能高質量完成組會匯報和工作任務,即使因故缺席組會,也會把詳細的閱讀筆記提前發給朱霖河。
沙灝言是在大一暑假留校參加數學建模比賽時認識朱霖河并加入了他的團隊。“寫第一篇論文時,老師和我一起討論修改,嚴謹到每個符號、語法、簡稱,不放過文章的每個細節。”如今,大三下學期的沙灝言已經順利發表了一篇SCI論文。
百分百信任老師
朱霖河的研究方向是應用數學、復雜系統建模與分析,他的研究團隊以他為中心,也極具個人色彩。
比如說,每周六或周日,團隊會雷打不動地在下午一點到五點半召開組會,匯報交流本周的學習進展和體會。每周一,朱霖河會根據組會匯報情況,給每位學生布置本周的學習任務。
比如說,朱霖河喜歡集中5天時間為一位同學修改論文。這段時間內,從早晨6點到下午6點,他要求那位同學隨身攜帶電腦,便于隨時溝通修改的問題。改起文章來,朱霖河甚至午飯都不吃,“修改論文時思路不能打斷,一旦思路斷了,找回來就需要很長時間”。
比如說,論文寫作主體是學生,在前兩篇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朱霖河負責設定方向,但是到了第三篇論文時便要由學生來決定做什么方向,細節也全由學生自由發揮。讓朱霖河高興的是,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很強,給學生一個點,他們能擴展出好幾個面,衍生出很好的想法,甚至設計出全新的框架背景。
還比如說,他的團隊群名就叫“系統分析創新團隊”,群內37人,除了朱霖河本人外,碩士生15人,其他全部都是在讀或曾經指導過的本科生。學生畢業后也依然留在群中,可以照舊享受團隊的學術資源,在群內交流討論問題。
他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和本科生如出一轍。在招收研究生時便和學生“約法三章”:加入他的團隊,在4月通過面試時就已經是碩士研究生了,4月-8月,就要加入課題組在線參加組會匯報。寒假回家休息15天,暑假回家休息20天,每天的作息明確規定為:每周一到周六上午8點到11點30分 ,下午1點30分到5點30分,晚上7點到10點。“周日不作強制要求,但是如果老師要找學生討論問題,隨時都要能聯系得上。”朱霖河說,通過這樣不間斷的科研訓練,碩士生基本上2年半時間都能發表3篇SCI論文或者行業高度認可的期刊論文。
去年五一假期,2023級碩士生鄭桐桐計劃提前2天離校,被朱霖河批評駁回了。“老師的要求雖然看起來相當苛刻,但是跟著老師的節奏走,習慣了也不會覺得累,相反地從科研中找到了樂趣。”目前鄭桐桐已經發表一篇SCI論文、一篇在投,她說,朱霖河也不是一味地刻板要求學生,比如說她在正畸期間需要每一個半月回家一次,這樣的請假老師都是欣然同意的。
全身心投入
每周上14-16節課之外,朱霖河幾乎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學生身上。學生們都笑著說:“老師唯一的解壓方式可能就是帶自家的娃了。”
實際上,朱霖河習慣早起,早晨4點多便會起床修改論文、閱讀文獻,但是考慮到學生的作息,也擔心學生跟著他的節奏太累,他便把問題的反饋放到了早晨6點后。去年暑假,為了修改論文,他和學生硬生生在計算中心機房熬了一夜通宵。
何樂目前是山東大學數學學院碩士三年級研究生。“對我而言,本科高年級是建立科研興趣、掌握科研方法論的關鍵時期”,何樂說,自己很幸運,在本科階段就加入了朱霖河老師的科研團隊,接受了系統的科研訓練,不僅掌握了文獻閱讀、建模分析等核心技能,也彌補了自己對科研路徑和方法的認知差距,“這些積累幫助我在研二時就獨立發表了三篇論文,也讓我深刻感受到江蘇大學卓越的育人能力與濃厚的學術氛圍”。
“真正挖掘出學生的潛能時,他們會做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成果出來。”這是讓朱霖河特別驕傲的事情。
工作伊始,他給自己設定了一個小目標——用五年的時間培育一個“挑戰杯”項目。
2023年,發表SCI論文9篇,指導本科生獲得全國數模競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第十八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江蘇省特等獎,以及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本科畢業論文二等獎。2024年,發表SCI論文11篇,指導本科生獲得全國數模競賽二等獎1項、全國統計建模競賽三等獎1項,以及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本科畢業論文一等獎。2025年至今,已發表SCI論文5篇,申請2項發明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團隊成員正全力備戰第十九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
“培養學生不是雙贏,而是多贏共贏。”朱霖河說,當自己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生身上后,發現自己這樣做的動力恰恰源自于學生。
朱霖河初步實現了自己的五年小目標,他也計劃把這樣的模式繼續下去。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8-4116-0.html他用博士生模式培養本科生,收獲了什么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