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細心的公眾發現,7月24日是農歷六月的最后一天,轉天,也就是7月25日,并沒有迎來農歷七月初一,而是閏六月初一。這是怎么回事呢?
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楊婧解釋說,農歷是我國傳統歷法,它是兼顧月球繞地球運行周期和地球繞太陽運行周期而制定的一種歷法,是一種陰陽合歷。
農歷月以月球繞地球運行周期即朔望月為準,朔望月平均長度是29.53天,累積12個朔望月,也就是一個農歷年的長度,為354天或355天,與一個回歸年(365.24天)相差11天左右。“經年累月”下去就會發生農歷年的月份與季節不能對應、寒暑顛倒的現象。
我國古代天文學家考慮到這一點,在編制歷法時,為使每月中都含有月相的意義,就以朔望月為主,同時兼顧一年的寒暑季節變化,采用置閏月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也就是在19年中安排7個閏月,這樣一來,農歷年的平均長度和回歸年的平均長度就基本相符了。
楊婧介紹,置閏的規則不是隨機的,而是根據二十四節氣來確定。二十四節氣是將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即黃道,以15度為間隔等分為24份,又分為12個節氣和12個中氣,二者相間排列。農歷歷法規定,每個農歷月都有一個中氣,如果某個月中不包含中氣,就算作上一個月的閏月,稱為置閏。
今年7月22日(農歷六月二十八),是中氣大暑,下一個中氣處暑在8月23日(農歷七月初一),這當中的7月25日至8月22日的農歷月中只有一個節氣立秋,沒有中氣,所以這個農歷月就定為閏月。因為上一個月是六月,所以這個閏月就稱為“閏六月”,共29天。
楊婧表示,閏六月并不罕見,本世紀這100年里共有六次,分別是2017年、2025年、2036年、2055年、2074年和2093年。
很多人將近期的極端炎熱天氣與閏六月相關聯。“閏六月只是一種正常的歷法現象,無關氣候異常。”楊婧說。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6-3062-0.html星空有約|閏六月來了,本世紀有6次!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