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季媛媛
今年3月,全球制藥巨頭阿斯利康宣布以1.75億美元首付款、最高44億美元里程碑付款,以及37%的溢價入股和鉑醫藥,獲得其9.15%的股權。這場被業內稱為“中國版再生元-賽諾菲聯盟”的交易,揭開了中國創新藥企通過技術平臺實現爆發式增長的序幕。
四個月后,和鉑醫藥發布財報:預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盈利介乎約6800萬美元(相當于約5.32億港元)至約7400萬美元(相當于約5.79億港元)。
相較于2024年上半年,和鉑醫藥實現整體收入約1.68億元(約2,370萬美元),盈利約992萬元(約140萬美元),此番盈利同比增長超47倍。
有券商醫藥行業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和鉑醫藥上半年業績預增47倍,核心驅動力是與阿斯利康的巨額BD交易首付款。這無疑驗證了其技術平臺的價值和BD(商務拓展)能力,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成功。然而,這種由單一大額首付款驅動的盈利暴增,具有極強的偶發性和不可持續性。
“投資者需冷靜看待短期業績‘神話’,更應關注其核心技術平臺的長期造血能力、管線推進風險以及未來BD交易的節奏和質量。”該分析師認為,BD模式是創新藥企加速成長的“捷徑”,但也帶來業績高度波動、依賴大藥企、核心資產控制權稀釋等多重挑戰。
2025年上半年,和鉑醫藥以驚人的效率推進其BD戰略,在短短六個月內完成兩筆與跨國制藥巨頭的重磅交易。
最大的一筆交易出自于阿斯利康。3 月 21 日,和鉑醫藥宣布與阿斯利康達成全球戰略合作,此次戰略合作內容涵蓋基于和鉑醫藥專有的 Harbour Mice?全人源抗體技術平臺在多治療領域的多項目授權許可協議,以及阿斯利康對和鉑醫藥的 1.05 億美元股權投資。
根據協議條款,阿斯利康將獲得兩項臨床前免疫學項目的授權許可選擇權,并將提名更多靶點由和鉑醫藥開發新一代多特異性抗體療法。阿斯利康可行使選擇權以推進這些項目進入臨床開發階段。
和鉑醫藥將獲得總計 1.75 億美元的首付款、近期里程碑付款和額外新增項目的選擇權行使費,以及最高達 44 億美元的研發及商業里程碑付款,外加基于未來產品凈銷售額的分級特許權使用費。此外,雙方還可選擇在未來五年內將更多項目納入合作范圍,并可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將協議期限再延長五年。另外,阿斯利康還將認購和鉑醫藥 9.15% 的新發行股份。
這種 “技術輸出+資本聯姻”的模式,精準復刻了2007年賽諾菲與再生元的合作精髓。
另一筆交易來自大塚制藥。6 月 23 日,和鉑醫藥宣布與大塚制藥達成全球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推進用于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BCMAxCD3 雙特異性 T 細胞銜接器 HBM7020 的開發。這項合作總金額最高達 6.7 億美元。
據協議條款,大塚制藥將獲得在全球范圍內(不包括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中國臺灣)開發、生產和商業化 HBM7020 的獨家許可。和鉑醫藥將獲得總計 4700 萬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此外,在達成特定研發和商業里程碑后,和鉑醫藥還有權獲得高達 6.23 億美元的額外付款,以及基于未來產品凈銷售額的分級特許權使用費。在此次戰略合作的基礎上, 雙方將探討未來在 T 細胞銜接器領域進一步合作的機會。
這兩筆交易使和鉑醫藥穩坐中國生物科技領域 “BD之王”的寶座。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17次BD出海交易,成為中國BD出海交易最多的藥企。
和鉑醫藥也明確指出,今年上半年利潤大增主要歸結為兩大原因:
一是與全球制藥公司持續保持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例如與阿斯利康開展全球戰略合作。目前,和鉑醫藥已收取配發及發行認購股份與部分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及選擇權付款的所得款項總額約175百萬美元。
二是新取得的創新產品許可及合作對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收入有重大貢獻,且該等來自業務發展活動的收入已轉化為常態化收入。
如此盈利模式也為國內創新藥企探索“技術平臺驅動”的商業模式提供了成功案例。
目前,和鉑醫藥已與超過10家國際藥企達成授權合作,覆蓋腫瘤、自免疾病、ADC、mRNA等多個領域。但盡管上半年業績亮眼,和鉑醫藥的持續盈利之路仍面臨多重挑戰。
一方面,核心自研產品商業化壓力。公開信息顯示,和鉑醫藥管線中最接近商業化的自研產品是治療重癥肌無力的FcRn單抗巴托利單抗,目前處于國內第一梯隊。然而該領域國內競爭激烈,包括再鼎醫藥、石藥集團等多家企業的同類產品也處于上市申請階段。
另一方面,里程碑付款兌現存在不確定性。前述分析師認為,和鉑醫藥上半年確認的1.75億美元收入中,部分來自于項目合作的里程碑付款。但后續高達數十億美元的潛在里程碑款項,取決于授權產品的臨床開發進度和成果。
該分析師進一步指出,類似阿斯利康規模的“巨無霸”BD交易對本土創新藥企而言可遇不可求。雖然和鉑醫藥的Harbour Mice?平臺(尤其是H2L2全人源抗體平臺)具有差異化優勢,但能否持續、高頻地達成如此高額、高溢價的交易,存在巨大疑問。未來BD交易的規模、溢價率和頻率將直接影響其業績穩定性。
“BD模式的核心是‘賣青苗’(早期技術或項目)。長期看,企業真正的價值不僅在于“賣苗”的能力,更在于自身能否成功培育出‘參天大樹’(即成功上市并商業化的自研產品)。”該分析師指出,和鉑醫藥自有管線的推進(如巴托利單抗、特那西普等)仍需大量資金投入,且面臨臨床失敗和市場風險。目前其自有產品尚未形成顯著的銷售貢獻和穩定的現金流。
根據和鉑醫藥發布的2024年報,報告期內,公司錄得收入3810萬美元,同比下降57.43%;錄得凈利潤270萬美元,同比下滑88%。2024年底,和鉑在手現金達到1.68億美元,公司預計2025年底將進一步擴充至4億到5億美元。
不過,對于本土創新藥企而言,還需面臨同質化競爭的壓力。目前,國內擁有差異化技術平臺(如雙抗、ADC、細胞治療等)的Biotech公司日益增多,國際巨頭選擇合作伙伴的范圍更廣。
這也意味著,和鉑醫藥出來需要現金流,還需要持續保持技術領先性和產出高質量項目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BD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前述分析師也強調,BD是創新藥企快速成長的“催化劑”和“輸血包”,但絕非萬能藥,更非長期盈利的“永動機”。對于和鉑醫藥,以及所有采用類似模式的Biotech,市場應給予其技術平臺價值合理的溢價,但對短期業績的爆發性增長需保持理性預期。
“真正的‘持續盈利’之路,最終仍需建立在擁有成功商業化產品或穩定、高質量、多頻次BD輸出能力的基礎之上。”該分析師強調。
時間,才是檢驗“BD之王”能否真正蛻變為“盈利之王”的終極試金石。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7-18351-0.html和鉑醫藥上半年業績預增47倍:“BD之王”能否持續盈利?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