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唯珂 廣州報道
醫療器械,醫療耗材、AI醫療等細分板塊持續爆發。
7月30日,受益于創新藥械和CXO活躍行情,港股醫療ETF(159366)盤中漲超4.5%,成交額近6億。成分股微創醫療、平安好醫生、微創腦科學、醫脈通、藥師幫漲超5%。拉長時間看,截至7月29日收盤,該ETF近60個交易日漲超37%。
截至2025年7月28日,醫療器械ETF(159883)收漲0.19%,成交1.28億元,凈流入2.03億元(凈申購份額*單位凈值),居可比基金首位。拉長時間看,該基金連續9天資金凈流入,合計吸金7.14億元,居可比基金第一。
此外,平安證券指出,政策預期向好,高值耗材板塊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集采政策持續優化,預計將在下半年推出的國家集采和省際聯盟集采規則中有所體現,估值壓制持續減弱;同時支付端有望持續鼓勵創新,這對于質量把控嚴格具備創新和服務優勢的頭部企業更有優勢,而集采對于競爭格局的影響也有望減弱,頭部企業有望進一步提升份額,長期業績增長預期逐步穩定。
華南某中型券商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對于有一定利潤體量,但業績增速相對穩健的醫療器械公司年初至今表現較為平穩。部分有收入有利潤但整體業績增速較為穩健的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缺乏公司自身事件性催化的背景下,市場表現相對較為平穩。
政策利好持續釋放
消息面上,醫療耗材板塊政策持續利好,破解價格困局與加速創新落地,讓行業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
國家醫保局召開的醫保支持創新藥械系列座談會明確,將統一新設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為新型醫療耗材打通了臨床落地的關鍵通道。
此前即有醫療器械行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過去,許多具備臨床價值的創新耗材,因缺乏對應的醫療服務價格依據,難以進入醫院常規采購體系。如今,通過統一設立價格項目,這些創新產品能快速獲得合理定價,加速從實驗室走向臨床,直接拉動企業研發與商業化的積極性。
更具突破性的是第11批國家藥品集采規則的優化。消息面上,7月24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施子海明確,本次集采將優化價差計算錨點,不再簡單以最低報價作為中選參考。同時,報價最低的企業需公開說明定價合理性,并承諾其報價不構成惡性競爭或低于成本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這一調整直擊醫療耗材行業低價內卷的痛點。此前,骨科、血管介入等領域常出現企業為中標惡意壓價,導致利潤壓縮、研發投入不足的惡性循環。規則優化后,企業可通過合理定價維持利潤空間,將資源聚焦于材料創新和工藝升級,推動產品向高附加值方向迭代。
政策還通過分類優化掛網服務,強化對創新耗材的支持。對于填補國內空白、臨床價值突出的新型耗材,掛網流程將進一步簡化,準入速度加快。
另一方面,AI醫療領域的熱度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集中釋放。
過去被視為前沿概念的AI醫療,如今已通過大量實踐案例證明,技術不僅能解決臨床痛點,更能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應用模式。這為行業從實驗室走向產業端提供了關鍵支撐。
此外,大會還發布了《2025人工智能+衛生健康上海實踐》,從政策層面勾勒出AI醫療的發展路徑。通過破解醫療數據流通等核心難題,為技術創新掃清障礙;聚焦AI與生物醫藥的交叉融合,強化技術對產業的賦能深度;推動大模型向基層場景滲透,讓技術紅利覆蓋更廣泛的醫療需求。這種破壁壘、強融合、重普惠的思路,為全國范圍內的AI醫療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框架,加速行業標準化與規模化進程。
雙醫吸金熱
政策紅利的釋放,讓醫療耗材與AI醫療成為資金布局的核心方向。券商研報的積極研判與資金的持續涌入相互呼應,推動兩大板塊熱度不斷攀升。
醫療耗材領域的資金動向尤為突出。醫療器械ETF(159883)作為覆蓋醫療耗材等細分領域的核心工具,成為資金流入的主要載體。
7月29日,醫療器械ETF(159883)開盤漲0.38%,報0.525元。隨著資金加速流入,其最新份額近50億元,創歷史新高,且是全市場同類規模最大的跟蹤中證全指醫療器械指數的ETF。
資金持續加倉的背后,市場反映出對板塊基本面改善的認可。
國泰海通研報指出,國內醫療設備月度招標數據持續恢復,隨著庫存壓力消化,設備企業三季度業績有望環比復蘇。而設備采購回暖,將直接帶動上游耗材需求。
AI醫療板塊的資金則更多聚焦港股市場。港股醫療ETF(159366)憑借對AI醫療標的的精準覆蓋,成為資金布局的重要選擇。截至2025年7月28日,港股醫療ETF(159366)近1周累計上漲7.36%。
華南某行業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港股市場的稀缺性與交易便利性,進一步放大了AI醫療的上漲動能。在美元加息周期壓力緩解、海外資金回流新興市場的背景下,具備技術壁壘與全球化布局的港股AI醫療企業,成為外資配置重點。
華泰證券分析認為,AI有望重塑新藥研發的生產模式、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式。隨著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AI技術的不斷演進,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將重塑新藥研發的生產模式、醫療服務的提供方式,讓“難以研發的藥”、“無法治愈的病”從不可能變成有可能。“AI+醫療”此前被市場低估,應重視相關投資機會。
同時,CXO板塊的復蘇與AI醫療形成協同。美元加息壓力緩解后,海外新藥研發需求回暖,國內CXO企業憑借成本優勢承接更多應用AI技術的新藥研發外包訂單,進一步放大了AI醫療的上漲動能。
從醫療耗材的需求復蘇到AI醫療的全球化布局,資金與券商觀點形成了正向循環。政策紅利打開行業空間,券商研報驗證成長邏輯,資金通過ETF加速布局,推動兩大板塊從估值修復向業績驅動過渡。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7-18345-0.html港股醫械攜手AI板塊飆升:政策與資金共舞,戴維斯雙擊效應顯現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