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佳英 廣州報道
7月21日深夜,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致市民朋友的倡議書”,倡議書表示,廣東近期蚊蟲已進入快速繁殖期,廣東省已發生基孔肯雅熱疫情,登革熱疫情也進入快速上升期,號召大家清積水、滅成蚊、防叮咬。
截至7月20日,根據廣東佛山市順德區衛生健康局通報信息,順德區累計報告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2158例,主要集中在樂從鎮、北滘鎮、陳村鎮,均為輕癥病例。
疫情形勢引人關注,基孔肯雅熱,這一源自非洲、南亞與東南亞的疾病,其關節疼痛癥狀尤為突出,甚至被傳“疼得直不起腰”。那么,基孔肯雅熱究竟有何特性,關節疼痛情況如何?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在傳播途徑和癥狀上有何異同?若出現發熱、關節劇痛等疑似癥狀,應如何科學應對?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周浩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指出,本次疫情呈現明顯地域聚集性,90%以上病例集中在佛山順德。而且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的傳播媒介相同,流行區域和流行時間相近,臨床表現亦類似。盡管報告的基孔肯雅熱患者目前以輕癥為主,應加強蚊媒控制力度并做好自我防護,以減少疫情擴散風險。
“疼得直不起腰”是真的嗎?
《21世紀》:廣東省此次基孔肯雅熱疫情已報告超2000例,但均為輕癥。與往年相比,本次疫情在傳播速度、地域分布或病毒特征上是否有新的變化?
周浩:基孔肯雅熱實際上是一種輸入性疾病,主要在東南亞和非洲國家流行。以往我國輸入病例的主要來源為東南亞、南亞及非洲,如緬甸、印度、泰國、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暫未查詢到2024年廣東省本地基孔肯雅熱疫情的報告,公開資料也未顯示2024年廣東曾出現本地疫情,因此缺乏同期可比數據。
值得警惕的是,本輪佛山疫情相對集中,90%以上病例出現在順德,禪城、南海等地也有病例檢出。此次疫情以輕癥為主,佛山市2025年7月20日通報表示,截至7月19日,佛山全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873例。所有病例均為輕癥病例,無重癥和死亡病例,已有720例痊愈。
《21世紀》:網傳“基孔肯雅熱讓人疼得直不起腰”,這一說法是否準確,該病的關節疼痛與其他疾病有何不同?
周浩:“基孔肯雅”這個名稱音譯自坦桑尼亞的Swahili土語,形容病人因關節疼痛而彎曲的特征體態。
在發熱時,多個關節和脊椎出現疼痛、關節腫脹,可伴有全身性肌痛。關節痛多為游走性,隨運動加劇,晨間較重。病情發展迅速,疼痛呈“爆發式”,往往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內關節功能喪失,不能活動。主要累及小關節,如手、腕、踝和趾關節等,也可能涉及膝和肩等大關節,腕關節受壓劇痛是其特征之一。
《21世紀》:臨床上,基孔肯雅熱患者關節疼痛的情況是否常見?
周浩:從報告的佛山病人情況來看,主要癥狀是發熱、皮疹、關節疼痛以及頭痛乏力等。體溫一般以中低熱為主,小部分有高熱,2到3天退熱。皮疹一般在第一天到第三天出現,主要在軀干、四肢、面部、手掌等地方,大部分是斑丘疹,病情好轉會逐漸消退。而關節疼痛則多數發生在手指、手腕、腳踝關節,疼痛以腫痛為主,相對比較劇烈,但緩解也比較快,關節皮膚溫度升高但無明顯潮紅。此外,部分患者有頭痛、乏力的現象,極少數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情況。
《21世紀》: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在傳播途徑和癥狀上有何異同?
周浩: 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的傳播媒介相同,主要通過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傳播(即俗稱的“花斑蚊”),不會在人和人之間直接傳染。流行區域基本相同,臨床表現亦類似,與登革熱較難鑒別。其中,基孔肯雅熱的發熱時間可能更短,但關節痛持續時間更長,且出血傾向較輕。
《21世紀》:患者自行區分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是否困難?
周浩:確實困難,兩者癥狀相似,因此鑒別有賴于實驗室特異性檢測。
無特效藥也無疫苗,如何應對?
《21世紀》:若出現發熱、關節劇痛等疑似癥狀,應如何科學應對?
周浩:如果有出現發熱、關節疼痛/肌肉疼痛、皮疹等癥狀,請及時前往醫療機構就診。確診后,需加強患者生活區域的滅蚊工作,從控制傳染源和傳播媒介兩方面入手,提高防控效果。
《21世紀》:基孔肯雅熱目前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周浩:基孔肯雅熱其實也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目前沒有針對基孔肯雅熱的特效抗病毒藥物,也無疫苗可預防。通常而言,患者在發熱器應臥床休息,不宜過早下地活動,防止病情加重,同時采取防蚊隔離措施。
具體治療則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包括降溫、止痛等。有明顯出血癥狀的患者,要避免酒精擦浴??墒褂梅晴摅w消炎藥,避免使用阿司匹林類藥物。關節疼痛較為嚴重者,可使用鎮痛藥物。
極少數患者出現惡心、嘔吐或顱內壓增高時,需進行相應治療。通過對目前出院病例的臨床觀察,通常5到7天可以痊愈,均為輕癥病例,一般發病后4日內在多數患者的血清中可檢測到病毒核酸。若長時間關節痛可能需要康復治療。
《21世紀》:感染基孔肯雅熱后,患者是否能獲得長期免疫力?
周浩:各年齡組和不同性別人群均可感染,兒童感染后癥狀一般比成人輕。人群感染病毒后可獲得一定的免疫力,但一段時間后抗體滴度下降。存在重復感染或不同毒株交叉免疫的情況,同一毒株再次感染風險小,但不同毒株間有交叉感染的報道,但多為個案報道。
這不同于登革熱,未見發現像登革病毒那樣不同毒株交叉感染后感染加重的情況。因為登革病毒存在四種血清型,分別是DENV-1、DENV-2、DENV-3、DENV-4。在感染某一血清型后,患者通常對該型病毒產生穩定免疫力,但面對不同血清型時,甚至存在抗體依賴增強作用(ADE),即先前感染一種血清型后再感染另一種,可能導致病情加劇。
《21世紀》:基孔肯雅熱是否存在向其他城市擴散的風險?
周浩:基孔肯雅熱主要通過蚊蟲傳播,與登革熱相似。蚊媒相同,傳播周期重疊。登革熱防控措施可直接降低基孔肯雅熱風險,其中有癥狀感染者的及時檢測、疫區入境人員篩查和蚊蟲控制是關鍵。如果蚊蟲清理工作不到位,疫情擴散的風險將增加。
《21世紀》:隱性感染者究竟該如何鑒別?
周浩:隱性感染者的具體比例尚無確切數據,但對有癥狀感染者的及時檢測確診,蚊蟲防護及周邊地區的“滅蚊”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阻斷手段。
《21世紀》:疾控部門倡議“清積水、滅成蚊、防叮咬”,對于社區、家庭和個人,您認為最有效的防控手段有哪些?
周浩:首要的是控制傳染源,患者盡量就地治療,以減少傳播機會。在患者病毒血癥期間,應予以防蚊隔離。發現疑似和確診病例應及時上報。
其次是切斷傳播途徑,出門穿著淺色長袖衣服及長褲,個人生活場所應有蚊帳、紗窗、紗門等防蚊設備,同時消滅蚊蟲和清除蚊蟲孳生地,清理居住地室內外(如花盆托盤、水桶、花瓶等容器)的積水。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7-18304-0.html對話感染性疾病科專家:基孔肯雅熱以輕癥為主,可防可控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