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全國兩會系列評論
▲ 3月3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新聞發言人劉結一向中外媒體介紹本次大會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圖/新華社
三月的北京,一抹青綠凝春意。
2025年全國兩會如期而至,中國大地又進入了兩會時間,這個中國最高的政治舞臺,也將再次被世界聚焦。
2025年,是個特殊的時間節點。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將為“十五五”規劃奠定基調。所以,2025年中國經濟社會將呈現何種樣態,既是為“十四五”做一個定格,也是為“十五五”開啟了先聲。
在這場春天的盛會里,改革的前進方向、發展的深層動力、民生的支持保障、風險的有效應對等,這些重點議題都將徐徐展開,得到充分的討論和交流,同時迎來全國人民的檢視。
回首“十四五”歷程,可謂不平凡。在過去的幾年間,國內外形勢經歷了顯著的變化。從國內看,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轉型期特征不斷涌現;從國際看,外部環境變化日趨劇烈,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可以看到,這一路走來,中國發展遭遇了不少風高浪急的挑戰。
然而,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的中國經濟,承受住了這些考驗,展現了極強的抗壓能力,正在迎來更加宏闊的前景。最新發布的《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4年我國經濟增長5%,全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34萬億元,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
這在每一個人的生活日常里也可以直觀感受到。橫空出世的DeepSeek,攪動了全球AI市場格局;腳踩風火輪的《哪吒2》,展現了文化產業的厚積薄發;中國造的電動車,跑出了跨越式的加速度……這些,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也激蕩著越來越強烈的世界回響。
正如在3月3日的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新聞發言人劉結一所列舉的數字:全球189家“燈塔工廠”中,我國占79家,其中近半數來自鋼鐵、食品等傳統產業;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9%,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占全球過半。新興產業方興未艾,未來產業布局蓄勢,面對重重挑戰,中國向前的步伐強勁有力、勢不可擋。
今年的發展目標如何確定,宏觀調控政策如何安排,擴大內外需求有何舉措,發展新質生產力如何謀劃,高水平開放有哪些部署等,都將借由兩會這個舞臺逐漸明晰了然,從而凝聚起全社會的最大公約數。全國兩會所結出的碩果,不僅將為2025年的發展布局落子,也會為“十四五”收官鐫刻精彩的一筆。
對普通民眾來說,兩會上的大事,也會落到我們身邊。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就業問題、醫療問題以及“一老一幼”等民生議題,都是牽動億萬家庭的民之關切,也是關乎高質量發展的“國之大者”。
縱觀每年的兩會,民生議題都是最受矚目的聲音,一條條建議和意見都會引發巨量的社會圍觀,相信今年也不例外。中國的發展紅利,如何向百姓日常生活釋放,兩會也將是一個極為有效的傳遞路徑,成為政策和民意最直接、最生動、效果最具體可感的互動場域。
2025年,處于“十四五”和“十五五”之交的全國兩會,給人一種格外的歷史感,讓人們深刻體認何謂“來路不凡,前路可期”。當此之時,有必要回顧一路走來的歷程,同時也瞻望前路,以更加縝密的思考謀劃,在由歷史和世界所構成的宏闊坐標系中,去錨定下一個時空方位。
春日載陽,萬物萌發。年年如期而至的兩會,都如同一個約定:聲音在這里交織,共識在這里沉淀,信心在這里凝聚,勢能在這里蓄積。全國兩會來了,這也如同一聲春天的號角,催促著我們邁開步履,向著未來啟程、進發!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吳興發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6-827-0.html又到一年兩會時:來路不凡,前路可期 | 新京報社論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