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育新
禁毒題材是影視創作中一個沉重的主題。從《湄公河大案》到《破冰行動》,再到近期與觀眾見面的《掃毒風暴》,我一直圍繞禁毒題材進行創作。
這樣的“再寫一次”,不僅僅是藝術創作的延續,更是一次又一次的現實回響。禁毒題材值得反復書寫,不只是因為它的戲劇張力,更是因為現實生活的沉痛警示。毒品問題就在我們身邊的隱秘角落潛伏著。
2013年,我開始《湄公河大案》的劇本創作。最初只是緣于一張新聞照片——13名中國船員在金三角水域被殘忍殺害。這起跨境大案震驚中外,很多人也許只記住了糯康這個名字,但我更在意、更想展現的,是緝毒民警無畏無私的奉獻和犧牲。
我和拍攝團隊一同去云南西雙版納采訪時,一位參與“10·5”案件的干警對我說:“我們不是不怕死,是怕抓不到他。”表達很樸素,卻震撼了我:緝毒警察們的這番話,彰顯了一種置生死于度外、誓把毒魔繩之以法的信念。這信念令人動容。所以在《湄公河大案》里,我沒有設計英雄式主角,而是讓每一個角色都還原“真實”:他們也會疲憊、憤怒、迷惘、恐懼,但他們依然選擇走下去。這種“走下去”的執著就是信念。
電視劇《掃毒風暴》劇照。片方供圖
2019年,我參與創作《破冰行動》。我們把目光投向中國本土最特殊的禁毒戰場——雷霆掃毒的“雷區”。
“雷霆掃毒”真實原型案件發生在廣東汕尾陸豐。一個小小的村落,曾經制造全國1/3的冰毒。毒品帶來了錢,也帶來了槍支、暴力和腐蝕力極強的“保護傘”。我們在創作時不斷問自己一個問題:“這群人,是怎么淪陷的?”而我們的民警又是怎樣穿越層層迷霧,把整個犯罪網絡連根拔起的?禁毒,是我們社會治理的底線戰場,是“人民戰役”的典范。
《破冰行動》的原型案件從偵察到抓捕,一共歷時3年。3年里,有人犧牲,有人隱忍,有人背負誤解,但他們依然堅守陣地。這部劇播出后,不少基層民警發來信息說:“謝謝你們,替我們表達出了心聲?!边@是對編劇最大的安慰。
《掃毒風暴》是我近年來對禁毒題材的一次“逆向溯源”式創作。與其說是寫現在的緝毒斗爭,不如說是回望——上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中國毒品問題趨向復雜化。劇中原型案件發生在那個合成毒品剛剛崛起的階段,毒品制造者藏身山林、城鄉接合部甚至一些隱秘的實驗室。他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毒販”,而是懂得化學工藝并深諳反偵查技術的人。他又極具偽裝能力,甚至披著合法的外衣游走于灰色地帶。那時候的禁毒戰線,比以往更難、更深、更兇險。
創作《掃毒風暴》時,我和主創團隊花了大量時間查閱資料、采訪一線干警,只為還原那一場中國禁毒歷史上的“隱秘戰役”。觀眾會看到劇中人孤身臥底、一次次潛入毒窩,也能體會到那個時代最難的不只是抓人,而是識人;不只是暴力對抗,而是心理博弈。我看到觀眾留言說,“這部劇的風格和氣質都和以前不一樣?!笔堑?,因為這部劇不是講“結案”的爽快,而是講“追兇”的沉重。我們想讓人看到,在毒品滲入社會的那些年,緝毒民警們到底經歷了什么,又付出了什么。
禁毒題材為何能一寫再寫?因為毒品是社會的毒瘤,永遠需要被警醒、被戳穿、被正視。寫禁毒劇,其實不僅僅是寫警察破案,更是在記錄一場“沒有硝煙卻犧牲無數”的戰爭。
《破冰行動》播出期間,有個刑警隊的老隊長打電話給我說:“你寫的那個人物,我認識。在現實里,他后來死了,死于一次臥底行動。他有個女兒,今年考上了大學?!蔽覀儗懙氖请娨晞?,他們過的,是血與火、刀與影的真實人生。
這就是為什么禁毒題材值得一寫再寫——讓更多人看到那些在暗處為你負重前行的人,讓更多年輕人知道“這一口嘗試”可能毀掉一生!抵制毒品,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使命和責任。
?。ㄗ髡邽榫巹。?/span>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6-3098-0.html禁毒題材為何值得一寫再寫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