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廣州番禺廣汽智聯新能源產業園拍攝的埃安智慧產線(2025年2月24日攝)。圖/新華社
據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會議指出,未來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靈活性預見性,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有力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實現“十四五”圓滿收官。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本次會議在延續以往“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明確提出要“增強靈活性和預見性”,并強調宏觀政策要“適時加力”,這一系列新提法,為理解下半年經濟工作的核心思路提供了重要線索,也為應對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性提供了更具前瞻性的政策框架。
整體來看,“穩”依然是基本盤。無論是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還是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都表明宏觀決策的底座依然是牢固和堅實的。
但與此同時,隨著外部政治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劇、國內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多重壓力交織下,僅有“穩”已不足以應對所有挑戰。因此,政策工具箱中新增的“靈活性”與“預見性”,便顯得尤為關鍵。
這標志著宏觀調控,正在從以往更側重于“跨周期調節”的戰略框架,向更加注重動態平衡與即時響應的戰術層面演進。
更為重要的是,所謂“靈活性”,意味著政策的施放將不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根據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的舵手,根據經濟指標的短期波動、市場情緒的微妙變化、外部環境的突發事件等因素,實時調整航向與風帆。
當然,這需要政策工具的儲備要更加充足,工具的選擇要更加精準,避免“大水漫灌”的同時,確保關鍵時刻能有充足的“彈藥”注入最需要的領域。
而“預見性”則對決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求宏觀調控部門不能僅僅是“看后視鏡開車”、被動應對已發生的問題,更要具備“望遠鏡”和“顯微鏡”的能力,提前研判經濟走勢中可能出現的潛在風險和機遇。
這意味著要加強對高頻數據、先行指標的監測分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有更清醒地認識,從而打好“余量”,將政策效果留出轉圜和緩沖區間。
此外,應當強調的是,“適時加力”并不代表重回強刺激的老路,而是強調政策效能的提升。其內核還是通過改革破除制約要素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通過擴大高水平開放增強內外循環的韌性,通過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抗風險能力。也正因此,這種“加力”本質上是對經濟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再升級。
“適時加力”的“時”,是相機抉擇的時機;“加力”的“力”,是精準滴灌的力道。這是一種更為主動、更具藝術性的宏觀調控智慧,以自身的積極調整應對發展中的階段性難題。
從“跨周期調節”到“增強靈活性預見性”再到“適時加力”,清晰地傳遞出一個信號:面對不確定性,最大的確定性就是政策自身的適應性與能動性。
可以預期的是,未來一段時間,宏觀政策將在保持總體穩定的前提下,將展現出更多的“預判”和“微調”。無論是財政政策的支出節奏,還是貨幣政策的松緊拿捏,抑或產業政策的引導扶持,都將更緊密地圍繞經濟的實際脈搏而動。
中國經濟已走到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此時強調宏觀調控的靈活性與預見性,既是對復雜形勢的主動回應,也是對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深刻把握。唯有在保持戰略定力的基礎上,以更富彈性、更具前瞻性的政策組合拳應對挑戰,才能把握發展主動權,為“十四五”圓滿收官奠定堅實基礎。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吳興發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6-3099-0.html增強靈活性預見性,把握經濟發展主動權 | 新京報社論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禁毒題材為何值得一寫再寫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