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態環境科技工作新聞發布會7月24日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北京在全市重要水體布設“魚臉識別”設備,融合5G傳輸及人工智能技術,實時捕捉水下魚類種群狀況,實現種類、數量等信息的智能采集,為水生態保護裝上“智慧眼睛”。 新京報記者 張璐
解決多種困難 掌握魚類數量和種類
據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北京市環科院)院長夏天翔介紹,魚類是河湖生物多樣性和食物網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麗河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公眾“親水、樂水、戲水”的重要媒介。
如何對魚類進行水下無損連續監測是個難題。原來魚類監測主要是靠人工網捕定期監測,這種方法受場地、時間限制,效率低下。為了破解這個難題,北京市環科院研發了魚類在線監測一體化系統,即“魚臉識別”系統,實現了對特定水域的“魚口普查”。
這個系統融合了5G傳輸及人工智能技術,包括水下全視角高清攝像頭、實時傳輸圖像平臺、魚類智能識別模型等。通過模擬、現實場景預訓練及深度學習方法,水下運動物體追蹤及目標物解析算法,水草自清潔技術等,解決水下弱光、逆光、水域渾濁、游動對象捕捉難、水草遮擋等多種困難,實現魚類在線連續觀測和識別。
該系統可以對特定水域進行全天候實時監測,不僅能掌握魚類數量,還能及時分辨種類。這些監測結果,展現了北京水環境質量與水體生物多樣性水平,可以說,“魚臉識別系統”就是水生態的“聽診器”。截至目前,系統在永定河、北運河、潮白河及大清河水系均有應用。
“我們不斷對系統進行完善,目前已經迭代至2.0版本,水生態智慧化監測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夏天翔說,后續計劃將該系統與魚類微生境結合,實現魚類監測的模塊化和標準化,并繼續深入挖掘數據,更好地為北京水生態環境保護和美麗河湖建設提供支撐。
多方位降塵采樣器已應用于多個區
除了在水環境領域研發“魚臉識別”系統,北京市環科院還在大氣、土壤等領域取得諸多科研成果。比如在大氣方面,自主研發了多方位降塵采樣器。
降塵,是指在空氣環境條件下,靠重力自然沉降的顆粒物。降塵量高低直接反映一個城市的清潔程度,影響市民的生活環境質量,揚塵治理也是北京市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搞清楚降塵從哪里來,才能從源頭出發,進行針對性治理。依據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可以發現降塵量高值點位,但不能分析高值污染成因和治理方向,北京市和各區有迫切的治理需求,一切都要從零開始摸索研究。
北京市環科院攻關創新降塵量采樣方法,自主研發了多方位降塵采樣器。它將東南西北4個風向和靜風條件下產生的降塵量,分別采集到5個集塵缸中,可量化不同方位顆粒物污染源對監測點降塵量的貢獻,以及降塵傳輸到監測點的排放強度,為明確重點治理的污染源方位提供技術指導。
“我們以西城區官園站點附近區域為例,2024年降塵總質量中占比排名前二的是北風和南風方位的集塵缸,表明北風和南風方位是揚塵源重點治理方位,據此來開展揚塵的精準治理。”夏天翔說,多方位降塵采樣器已取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和發明專利公開,并榮獲北京發明創新大賽銅獎、中關村論壇百項新技術新產品等獎項。
近年來,多方位降塵采樣器已應用于北京多個區,有效支撐揚塵治理,并且推廣至河北省衡水市等地區應用。
北京市生態環境科技工作新聞發布會7月24日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北京在全市重要水體布設“魚臉識別”設備,融合5G傳輸及人工智能技術,實時捕捉水下魚類種群狀況,實現種類、數量等信息的智能采集,為水生態保護裝上“智慧眼睛”。 新京報記者 張璐
解決多種困難 掌握魚類數量和種類
據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北京市環科院)院長夏天翔介紹,魚類是河湖生物多樣性和食物網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麗河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公眾“親水、樂水、戲水”的重要媒介。
如何對魚類進行水下無損連續監測是個難題。原來魚類監測主要是靠人工網捕定期監測,這種方法受場地、時間限制,效率低下。為了破解這個難題,北京市環科院研發了魚類在線監測一體化系統,即“魚臉識別”系統,實現了對特定水域的“魚口普查”。
這個系統融合了5G傳輸及人工智能技術,包括水下全視角高清攝像頭、實時傳輸圖像平臺、魚類智能識別模型等。通過模擬、現實場景預訓練及深度學習方法,水下運動物體追蹤及目標物解析算法,水草自清潔技術等,解決水下弱光、逆光、水域渾濁、游動對象捕捉難、水草遮擋等多種困難,實現魚類在線連續觀測和識別。
該系統可以對特定水域進行全天候實時監測,不僅能掌握魚類數量,還能及時分辨種類。這些監測結果,展現了北京水環境質量與水體生物多樣性水平,可以說,“魚臉識別系統”就是水生態的“聽診器”。截至目前,系統在永定河、北運河、潮白河及大清河水系均有應用。
“我們不斷對系統進行完善,目前已經迭代至2.0版本,水生態智慧化監測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夏天翔說,后續計劃將該系統與魚類微生境結合,實現魚類監測的模塊化和標準化,并繼續深入挖掘數據,更好地為北京水生態環境保護和美麗河湖建設提供支撐。
多方位降塵采樣器已應用于多個區
除了在水環境領域研發“魚臉識別”系統,北京市環科院還在大氣、土壤等領域取得諸多科研成果。比如在大氣方面,自主研發了多方位降塵采樣器。
降塵,是指在空氣環境條件下,靠重力自然沉降的顆粒物。降塵量高低直接反映一個城市的清潔程度,影響市民的生活環境質量,揚塵治理也是北京市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搞清楚降塵從哪里來,才能從源頭出發,進行針對性治理。依據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可以發現降塵量高值點位,但不能分析高值污染成因和治理方向,北京市和各區有迫切的治理需求,一切都要從零開始摸索研究。
北京市環科院攻關創新降塵量采樣方法,自主研發了多方位降塵采樣器。它將東南西北4個風向和靜風條件下產生的降塵量,分別采集到5個集塵缸中,可量化不同方位顆粒物污染源對監測點降塵量的貢獻,以及降塵傳輸到監測點的排放強度,為明確重點治理的污染源方位提供技術指導。
“我們以西城區官園站點附近區域為例,2024年降塵總質量中占比排名前二的是北風和南風方位的集塵缸,表明北風和南風方位是揚塵源重點治理方位,據此來開展揚塵的精準治理。”夏天翔說,多方位降塵采樣器已取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和發明專利公開,并榮獲北京發明創新大賽銅獎、中關村論壇百項新技術新產品等獎項。
近年來,多方位降塵采樣器已應用于北京多個區,有效支撐揚塵治理,并且推廣至河北省衡水市等地區應用。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2-3093-0.html永定河、北運河等重要水體布設“魚臉識別”設備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