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7月3日電 (記者 鄭瑩瑩)“我們引入AI(人工智能)模型,僅用3個月就可以篩選出5萬多組數據,如果用常規方法,那么需要的時間難以估量。”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周涵3日在上海接受采訪時說。
北京時間7月2日深夜,上海交通大學團隊領銜的科研成果登上《自然》(Nature)。該團隊在AI熱輻射超材料領域取得重大原創突破,構建了一個熱輻射超材料逆向設計AI模型,能夠大批量生成相關候選設計方案。
超材料是指一類具有特殊性質的人造材料,其中,具有熱輻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熱量“打包”傳遞到外界,好比“降溫神器”。
超材料的微結構設計及材料組分設計組合起來有上百萬種可能性,就像在迷宮里找路。周涵表示,團隊通過引入AI模型,將這一探索時間大為縮短。
她表示,目前科學研究已逐漸邁入數據密集型的第四范式,也就是人工智能驅動的研究范式;而其團隊早在2019年左右,就開始探索機器學習與科研的結合,并用了五六年時間完成了這一成果。
通過研究,該團隊訓練得到了一個AI模型,該模型能根據所需的光譜特性,快速、精準地生成熱輻射超材料的多種設計方案,帶來了設計維度、速度和性能的全方位提升。
據介紹,該研究“精選”出的熱輻射超材料正應用于航天熱控、建筑節能降溫等諸多重要領域,促進產業發展。(完)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8-5694-0.html研究時間大為縮短,上海交大團隊將AI模型引入熱輻射超材料設計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