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科學報》記者 孫滔 李思輝 孟凌霄 趙廣立
當地時間5月22日,美國國土安全部稱,特朗普政府已暫停哈佛大學招收國際生的資格。不僅如此,哈佛現有的外國學生必須轉學,否則將失去合法身份。
這份聲明發布的時間,正是哈佛數千名國際生即將畢業之際。在該校,目前在冊的近6800名國際生占其學生總數的27%以上。
這將是美國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哈佛回應稱,美國國土安全部的聲明“違法”,“這一報復性行動將對哈佛社區和我們的國家造成嚴重傷害,并違背哈佛的學術與研究使命”。
一位哈佛學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這件事不會就此了結,它是政治干預學術的壞的案例。相信學校的上訴會有一個結果,“并且哈佛師生目前正在準備月底的畢業典禮,校長艾倫·加伯(Alan Garber)的講話值得期待!“
圖源:哈佛大學
沖突何在
特朗普政府這項針對哈佛的政策并非一日之寒,而是有跡可循。
據哈佛大學校刊《深紅報》(The Harrard Crimson),雙方的沖突在于,特朗普政府指責哈佛“縱容反猶主義”“不配合調查”。
4月16日,國土安全部致函要求哈佛提供包括參與抗議活動在內的國際生校園活動信息。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Kristi Noem)威脅稱,若哈佛不配合,將撤銷其學生與交流訪問學者項目(SEVP)認證。
據美國相關規定,一旦一所大學的SEVP認證被撤銷,已注冊的國際生必須在轉學至其他機構、變更移民身份或離境之間作出選擇。
SEVP項目由美國國土安全部專門管理,其數據庫學生和交流訪問學者信息系統(SEVIS)只有獲得政府認證的院校才能使用。一旦哈佛失去了這個認證,該校國際生的信息將無法被錄入該數據庫。
美國國土安全部認為哈佛4月30日提交的記錄“不充分”,未能滿足“基本的報告要求”,而“招收國際生是一項特權,而非權利”,因此這項特權被撤銷。
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致哈佛的信函,美國國土安全部在哈佛首次回應后重申了其記錄調取要求,給了其第二次提交補充文件的機會,但哈佛對該請求“置之不理”。
目前,美國國土安全部要求哈佛72小時內向國土安全部提交過去五年內所有國際生的紙質記錄、音頻和視頻等大量文件,以'獲得機會'在即將到來的學年恢復其SEVP認證。
對于事件的后續發展,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計算神經學專業在讀博士生李平文(化名)認為,哈佛已經公開回應稱此舉“非法”,并表示將通過法律渠道應對,非常符合美國高等教育機構在面對聯邦施壓時的常規應對策略。類似2020年疫情期間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試圖禁止留學生全網課政策,哈佛與MIT聯合提起訴訟并成功逆轉的先例,很可能再次上演。
影響深遠
今年以來,哈佛連續遭到美國政府打壓,包括其22億美元聯邦資金被凍結、考慮凍結10億美元撥款、威脅剝奪該校“免稅地位”等,而哈佛已對聯邦政府提起訴訟,指控政府試圖以凍結聯邦資金為手段控制哈佛的學術決策。
作為曾經的哈佛英語系高級研究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特聘教授郭英劍對該事件極為關注。
看到美國政府取消哈佛招收國際生資格的消息,他的第一反應是,特朗普政府“來真的了”。他告訴《中國科學報》,“但也在我意料之中。根據我對特朗普政府自上任以來的工作風格的認識,當時我就推斷,這一天終究會來”。
他沒有料到的是,就連哈佛在校國際生都面臨失去資格,“這一招實在是狠招!”他認為,特朗普政府“緊盯”哈佛的做法,其本質是一場政治化的博弈,涉及教育、意識形態、族群政治與國家治理的多重層面。簡單來說,這是“民粹政治”與“精英教育”之間的激烈碰撞,是對美國高等教育自由精神的一次直接挑戰。
在郭英劍看來,美國政府的決定不僅對哈佛自身造成重大影響,還對教育公平和全球人才自由流動產生深遠影響。
郭英劍說,一旦失去招收國際生的資格,哈佛的學術多樣性和全球聲譽將遭到嚴重打擊。同時,國際生的學費和生活支出對哈佛的財政也有重要貢獻,這就可能迫使哈佛調整其招生策略,并可能影響其在全球高等教育中的領導地位。
他認為,該政策可能加劇教育不平等。“限制國際生入學不僅剝奪了他們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也減少了美國學生與不同文化背景同學互動的機會,可能導致校園環境的單一化。在更大層面,這一政策可能削弱美國在全球教育市場的吸引力,促使國際生轉向其他國家,如加拿大、英國和澳大利亞。”
中國留美生何去何從
特朗普政府針對哈佛的打壓有寒蟬效應。
據歐美同學會與全球化智庫(CCG)即將發布的《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24—2025)》,2023—2024學年,美國高校國際生的前三大來源地均在亞洲,依次為印度、中國大陸和韓國,這三個生源地貢獻了超過半數的國際生。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國際生人數接近28萬人,占24.6%。
在美國高校的國際生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亞州、紐約州、得克薩斯州、馬薩諸塞州和伊利諾伊州,這些州接收的國際生占全美國際生總數的45.3%。而哈佛就在馬薩諸塞州的劍橋市。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高校的中國國際生近幾年持續減少。2023—2024學年,就讀于本科學段的中國學生有8.8萬人,相較上一個學年減少12.8%;就讀于研究生學段的中國學生人數為12.3萬人,比上一學年減少2.6%。
在哈佛的中國留學生何去何從?全球化智庫副主任兼研究總監鄭金連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事仍待觀察,不必太恐慌,應該會走司法程序;能申請上哈佛的中國學生都是出類拔萃的,轉學到其他名校的難度也不大。
她分析說,近些年,鑒于赴美留學存在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中國留學生已經越來越多選擇其他國家和地區,尤其是歐洲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
作為哈佛的在讀中國博士生,李平文目前尚保持樂觀心態。他告訴《中國科學報》,雖然身邊的師兄師姐都在開玩笑說“轉學”或者“明天回國”,但目前可能還沒有那么嚴重。“即使政府真的試圖撤銷SEVP認證,學校通常有申訴和整改期。從上訴和行政復議程序到法院最終裁定至少要好幾個月,在訴訟未結束前,所有現有國際學生的合法身份將受到保護,不需要轉學或離境。”
該事件對中國高校有何影響呢?郭英劍認為,對中國高校而言,這是危機也是契機,“我們需要以此為鏡,思考如何構建更有韌性、開放性與獨立性的大學體系,以在風云變幻的國際格局中把握主動權”。
5月23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特朗普政府已撤銷哈佛招收國際生的資格,并強制在校留學生轉學,否則將失去合法身份。鑒于中國學生占哈佛國際生群體的20%,中國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中美教育合作是互利的,中方一貫反對將教育合作政治化,美方有關做法只會損害美國的形象和國際信譽。中方將堅定維護海外中國學生和學者的正當合法權益。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8-4688-0.html破天荒!哈佛被禁招收國際生,中國留學生何去何從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