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秦瑾 報道
五月的歐洲和東南亞,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學和馬來西亞理工大學正洋溢著多彩的青春氣息,在與重慶大學的跨時空融匯中,激蕩開放與科技交融的澎湃浪潮。
當前,共建“一帶一路”正在步入第二個“金色十年”。地處西南內陸腹地的重慶大學,將“開放創新”精神融入發展基因,努力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表現重大擔當、作出重大貢獻。
5月19日上午,2025“全國主流網絡媒體重慶教育行”大型融媒體采訪活動走進重慶大學,實地打探這所“雙一流”高校牽手歐亞大陸,跨越山海的“雙向奔赴”,見證“一帶一路”大學科技合作的時代交響。
3個大洲+11個國家+15所高校
成立“一帶一路”大學科技合作聯盟
推動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之一,在共建國家改善民生、促進發展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成為應對全球性挑戰的關鍵力量。
“作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重慶大學始終以服務國家重大需求、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為己任,充分發揮智力密集、學科交叉、資源聚合的綜合優勢,勇當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的排頭兵?!敝貞c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
“一帶一路”大學科技合作聯盟成立
為此,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之際,2023年11月,由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重慶大學承辦的“一帶一路”大學科技合作聯盟成立大會舉行。
據了解,聯盟的成立標志著“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國際科技合作交流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促進全球大學間的信息、知識與資源共享,匯聚更廣泛的全球頂尖大學科技資源,服務“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與合作需求。
聯盟由重慶大學發起成立,首批成員單位包括重慶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埃塞俄比亞安博大學、白俄羅斯國立大學、蒙古科技大學、文萊大學、黑山下戈理察大學、摩洛哥穆罕默德一世大學、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等12所“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高校。
2024年10月8日,西北工業大學、緬甸仰光大學、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學也正式加入聯盟,一個跨越3大洲+11個國家+15所高校的聯盟,正成為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新十年的重要科技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一帶一路”大學科技合作聯盟的成立,不僅是10年來高校科技創新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成果的重要體現,更是對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重要共識與倡議的生動實踐。
2025年6月,由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和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將在四川成都舉行。屆時,“一帶一路”大學科技合作聯盟也將繼續謀劃各高校間科技創新合作,促進高校技術轉移、推動大學科技創新與產業合作。
多點發力彰顯“硬實力”
科技創新和產業合作雙輪驅動跑出“加速度”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重慶大學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目前已與4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余所高校、研究機構建立了穩定良好的合作關系,學?,F擁有國家級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教育部國際聯合實驗室等各類國際科技合作平臺近20個,為“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新加坡,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楊波教授團隊聯合新加坡理工大學(SIT)等單位,針對工業及商業建筑的碳排放,開發出高性能預制鋼混凝土復合梁(HPCB)系統,可減少碳排放量25%以上,節約總成本10%以上。
越南Ca Mau(金甌)海上風電場
在埃及,重慶大學作為項目牽頭的聯合科研成果“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運行可靠性智能化評估與優化平臺”為實現中埃兩國乃至全球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安全可靠運行的共同目標提供技術支撐。
在越南,從海上風電集群到陸地輕軌縱線,都有重慶大學科研成果的種子。重慶大學劉漢龍院士團隊自主開發研制的軟基加固專利技術——PCC樁技術,通過國際技術授權應用于輕軌項目前期建設。重慶大學王宇航教授團隊提出海上風電機組高承臺樁基礎結構精細化高效設計方法,應用于越南金甌海上風電場(共40余臺機組)。
在沙特,重慶大學跨尺度多孔材料研究中心在張大梁和劉玲梅兩位教授的科研團隊帶領下,與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展開密切科研合作,專注于開發新型電子顯微鏡技術以及運用這一技術解析復雜多孔材料的空間結構和理化性質。
在烏茲別克斯坦,重慶大學與烏茲別克斯坦住建部、塔什干建筑大學共建“中烏城市科學聯合實驗室”,謝輝教授團隊聚焦智慧城市、綠色建筑與韌性城市關鍵技術開展合作研究,實驗室獲烏內閣專項經費支持,作為國內科研機構首次參與烏總統令(PQ161號)執行,聯合培養35名烏青年科學家。
在泰國,重慶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廖強教授團隊牽頭與泰國相關高校合作,共同開展太陽能水熱水解及生化轉化耦合制取微藻生物燃料系統集成的研究,實現太陽能驅動的藻基清潔生物燃料的生產。
以系統思維推進科技創新
為“一帶一路”新十年貢獻大學科技合作新方案
近年來,重慶大學主動融入國家戰略、服務國家大局,在國際交流舞臺中積極作為,講好重大故事。
重慶大學與白俄羅斯國立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僅僅是2024年,重慶大學校級層面開展近40項合作洽談,對接牛津大學等世界知名高校,推動重慶大學與24個國家與地區的80所高校或機構簽署100份合作協議,合作伙伴中約26%為世界前百強高校。組織美國斯坦福大學、康奈爾大學師生來渝,與重慶大學師生交流。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第二個十年更加強調“科技”與“高質量”,重慶大學正以“一帶一路”大學科技合作聯盟為抓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產業發展需求,通過發揮自身技術優勢,有效促進技術要素跨國家、跨區域流通。
如今,深化“一帶一路”科技合作的故事正在不斷上演。進入新的十年,重慶大學緊跟國家戰略需求,錨定關鍵發展領域,聯合校內外研究力量,推動合作研發的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共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進一步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下一步,學校將圍繞“一帶一路”大學科技合作聯盟重點工作,瞄準大數據與可持續發展,可持續城市與社區,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水/清潔水與衛生,可持續農業與智慧農業,氣候變化與地球健康,經濟適用、可再生與綠色能源,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教育數字化轉型等領域,深化科技交流切實增強學校的國際影響力、國家貢獻度、區域引領力,推動全球南方可持續發展,同時促進中國與共建國家間的技術合作。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8-4637-0.html立開放潮頭,重慶大學以“硬科技”跑出“一帶一路”科技合作“加速度”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