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交通大學與法國巴黎高科工程師學校集團合作,創辦成立“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師學院”,后于2021年更名為“上海交通大學巴黎卓越工程師學院”。
自創辦以來,學院始終堅持“工程教育國際化”與“復合型人才培養”雙輪驅動,致力于建設面向未來的工程教育樣本,目前已累計培養7屆碩士畢業生,80%以上投身國家重點單位、世界五百強企業或國際研發機構,另有近20%進入全球頂尖高校深造。
當前,人工智能(AI)正在深刻重塑全球科技與產業格局,其核心在于基礎理論、底層算法與工程實現的深度融合。作為上海交通大學“AI+”戰略布局的延展和在國際化方向的先行試點,巴黎卓越工程師學院攜手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大學與巴黎文理研究大學,推出面向2025級本科生的首屆“笛卡爾班”。
“進入‘笛卡爾班’的學生,需要具備比較好的數理基礎,計劃每年選拔20名左右的學生,并設立選拔和退出機制。”上海交通大學巴黎卓越工程師學院中方院長陳彩蓮告訴《中國科學報》。
“數理+AI+工程”拔尖人才培養新范式
“笛卡爾班”以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勒內·笛卡爾命名,象征理性思維與跨學科探索精神,體現項目對AI發展基礎性、哲學性問題的關注。
陳彩蓮介紹:“‘笛卡爾班’以‘數理+AI+工程’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厚植數理基礎、聚焦AI底層邏輯、強化AI素養與全球治理能力,探索AI時代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新范式,致力于培養面向世界和未來的新時代全球化AI拔尖人才。”
“笛卡爾班”的課程體系中特別融入科技倫理、科技政策、科學哲學等人文社會科學內容,并開設AI全球治理專題模塊,引導學生理解AI發展所帶來的倫理、法律與監管挑戰。教學采用中英法三語授課方式,注重提升學生的跨語言表達力與跨文化理解力,鼓勵其在全球語境中思考“可信AI”與技術向善等議題,成長為科技與人文兼備、具備國際引領力的AI新生代。
“我們希望,經過‘笛卡爾班’的訓練,同學們能夠在未來的學術道路上走得更遠。”陳彩蓮表示,通過夯實數理基礎、強化AI算法思維、拓展工程應用能力,學生將在復雜問題中實現從知識掌握到原始創新的躍遷,成長為具備原創力、系統力與全球視野的新時代創新拔尖人才。
構建跨文化卓越人才成長通道
十三年以來,巴黎卓越工程師學院與巴黎綜合理工學院、巴黎國立先進技術學校、巴黎高等電信學校、巴黎高等礦業學校4所法國工程師學校深度合作,積累了豐富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經驗和高水平海外合作網絡。
在此基礎上,“笛卡爾班”將充分借力上海交通大學與法方頂尖高校的教育資源與科研平臺,多維度發力,建立起覆蓋本碩博、貫通中法兩國的立體化成長路徑。
具體而言,“笛卡爾班”將采用中法共建教學大綱,在強調數學基礎深度與抽象思維訓練的同時,注重AI算法與跨學科實踐的融合。此外,注重科技倫理與全球AI治理教育,融入可持續發展、人文關懷等內容,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與全球治理意識。
“‘笛卡爾班’的國際課程體系和學院原本的發展理念是一脈相承的。發展AI,需要把人文關懷放在第一位,而工程師培養體系必須包含30%的人文課程,同時巴黎卓越工程師學院長期關注對學生全球勝任力的培養。”陳彩蓮補充道。
學生加入“笛卡爾班”后,將采用雙導師制培養制度,由上海交通大學與法方高校專家共同指導學生開展科研訓練,推動學生本科階段即進入高水平科研軌道。同時,學生能夠前往法國預科學校、頂尖工程師學校、知名研究機構進行1至3個月的科研訓練,強化學術與文化融合,由學院出資支持。
同時,“笛卡爾班”作為學院本碩融通體系的一部分,學生完成本科學業后,達到一定條件,可選擇上海交通大學與合作學校的雙博士;也可直升碩士,獲得上海交通大學學士和碩士學位,同時取得法國工程師職銜文憑,該文憑相當于中國碩士學位。
陳彩蓮表示:“以‘笛卡爾班’為試點,巴黎卓越工程師學院將在全球科技競爭的坐標中,持續探索一條‘數理打底、工程牽引、國際融通’的拔尖人才培養新路徑。學院將引導學生關注AI的跨文化治理與國際規則演化,培養更多具備原創能力、工程素養與全球視野的新時代AI科技領軍人才,為我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主動權、發出中國聲音貢獻力量。”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8-4140-0.html數理+AI+工程,上海交大推出首屆“笛卡爾班”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