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來,伴隨著我國的高等教育逐漸走向國際舞臺中央,科研評價工具的地位也在悄然躍升,“數據信仰”越來越成為決策的錨點。其中,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堪稱“出圈”最廣、爭議最大的一套指標——從學科規劃、人才評價、資源分配,到“雙一流”績效、排名晉升、職稱評審,它無所不在、無所不評,儼然成為一把“硬指標之錘”。
但錘子再硬,也得看它在敲什么。ESI的應用確實帶來了學術產出的增長,但對其的誤用也在深刻改變著國內大學的科研文化結構,甚至“反向驅動”了部分學科的學術方向選擇和學術生態。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普遍認知。
ESI本是一面“鏡子”,卻被當成了“指揮棒”。ESI原本的設定是用來觀測全球科研發展趨勢的量化工具,其基于Web of Science數據庫,通過對過去10年全球各學科論文數量、被引次數等指標進行滾動統計,評估科研影響力的分布狀態。理論上,ESI是一個“宏觀體檢表”,而非“精密診斷儀”,其適用范圍包括學科態勢研判、高校科研結構分析、全球對標和趨勢導航。
然而在我國,ESI卻被賦予了“穿透一切”的功能,學科是否一流、人才是否高端、學院是否有潛力……都以此作為重要參考。于是,一支做學術地圖的“筆”變成了科研路線的“GPS”;一套宏觀體檢的指標成了定資源、定“帽子”的“科學權杖”。
ESI的誤用之一是不同學科“一刀切”,學科體量不對稱卻被平行使用。在22個ESI學科中,并非所有學科都具有可靠的統計意義。臨床醫學、材料科學、化學、環境科學等領域發文量巨大,前1%論文動輒上千篇,引用結構穩定,具有統計意義;數學、空間科學、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發文量較少、引用周期長、成果形態多樣,前1%學科閾值年均發文只需幾十篇,統計意義蕩然無存,評價結果波動極大,卻被“一刀切”納入考核,如此一來,誤用風險就會很大,把這樣的領域放進ESI“沖榜”機制不是鼓勵卓越,而是制造焦慮。
ESI的誤用之二是以引用為導向制造“學術行為異化”。引用次數是學術影響力的一個指標,但當它變成關鍵指標時,所有行為都開始“引用化”——投稿傾向于投綜述,因為綜述更容易高引;研究傾向于蹭熱點,因為熱點更易成“爆款”;作者傾向于跨國合作,因為國際合著更能“拉引用”;校際傾向于引進“掛名高被引作者”,通過兼職/聯名“拉高數據”。最終,論文成了“工具性產物”,科研倫理被邊緣化。
誤用之三是“一表走天下”,壓縮學術多樣性空間。一些部門和高校將“學科進入ESI前1%”作為重點建設考核紅線,導致冷門基礎學科生存艱難;一些高校按ESI表現分配經費,鼓勵資源向“可刷分”的領域集中;一些高校職稱認定要求“必須有ESI論文”,搞得文科老師要跨界“趕熱點”發理工類合著。其結果是導致科研文化從“問題導向”變成“指標導向”,從“學科邏輯”變成“排名邏輯”,而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回答社會重大問題等學術本質卻被漸漸淡化。更大的問題在于ESI不只影響個體科研行為,還反向塑造大學的資源流動、組織文化和學科結構。
最近,高校又開始將追求ESI“萬分之一”作為學科達到“世界頂尖”的標志。但我們必須嚴肅地面對問題:當一個學科的萬分之一總共才兩三家單位,這樣的“頂尖”還有什么統計意義?數學、空間科學等學科領域的ESI數據波動巨大,偶然性強,把這樣的排名作為核心指標已然違背常識。ESI作為“大樣本統計工具”,本身并不適合用于微觀激勵設計。它像體重指數(BMI)一樣,看的是結構趨勢而非身體機能。如果用BMI指標決定誰能進國家隊,那可能你就錯過了姚明和馬拉多納。
ESI不是沒有用或不能用,而是不能濫用。
一是要注意分類,對發文量大、引用結構成熟的學科(如工程、醫學、材料等),ESI可作為戰略規劃和國際對標依據;對體量小、引用周期長的學科(如數學、社會科學等),應建立代表作制度+專家評價機制,不宜強推ESI數據。
二是要以“學科邏輯”替代“指標邏輯”,鼓勵問題導向、長期主義和基礎研究,在評價中納入“研究原創性、貢獻度、理論影響、社會價值”等維度,擺脫“引用即價值”的短視邏輯。
三是要建立“高引用成果”的合理使用機制,用高被引論文評估學術傳播力,而不是學術價值,將高被引納入“代表性成果”參考,而非“是否入榜”的決定一票,同時要杜絕“署名套利”“兼職刷榜”等低質量“國際化”操作。
總之,不要讓科研變成“排名經濟學”的附庸。一所真正負責任的大學,不該問“ESI排名漲了沒”,而該問“我們解決了什么問題、提出了哪些新理論、培養了哪些真正的學術人才”。讓ESI歸位,讓評價多元,讓科研回歸初心。別讓“數據驅動的幻象”遮蔽了“學術創造的光芒”。
《中國科學報》(2025-04-01 第3版 大學觀察)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8-3225-0.html真正負責任的大學不該問“ESI排名漲了沒”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