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韓利明 上海報道
2025年以來,多地醫院、地方政府密集發布醫療設備采購項目。僅1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集中發布超20條開標公告,有關醫療設備更新項目的總預算金額超過1.5億元;《福建省2024年CT、MR醫用設備集采公開招標公告》中,七個采購包總預算8.97億元,設備總數量達92臺……
大規模醫療設備更新需求的釋放,正在進一步實際落地,政策也在持續加碼。繼2024年3月國務院發布《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今年1月,《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明確加力推進設備更新。
政策東風下,縣域醫共體已然成為一股新生“主力軍”。2025年計劃安排100億元財政資金專項支持縣域醫共體設備升級,重點覆蓋CT、B超、血液透析等基層剛需設備,并計劃改造3萬間病房。
醫裝數勝數據顯示,在“設備更新”等相關利好政策帶動下,以及2024年后半段積壓的醫療設備采購需求被集中釋放,國內縣級醫院醫療設備采購規模隨之增長,月份同比增速也大幅提升,市場復蘇信號已顯現。
“過去一年,大型設備更新政策在不斷推進中。接下來,預計新一輪計劃會陸續開始。”有醫療器械企業高管向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中國市場的長期潛力是不變的,人口基數龐大、老齡化加速等,中國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還很大。”
行業數據顯示,2024 年國內設備招投標規模為1371億元,同比下降20%。但同年第四季度,隨著設備更新快速落地及院端預算加速使用,環比改善顯著,12月采購規模躍升至253億元,同比增加49%。2025年1月,采購規模達169億元,同比增長40%。
平安證券研報也分析,高端影像設備是首輪設備更新重點。具體到各品類,CT采購規模自2024年第四季度逐月上升,今年1月同比增長55%;MRI增長更為迅猛,12月招投標規模達 32.8億元;分子PET設備12月同比增長200%,2025年1月同比增長546%;DSA自2024年 11月起保持較快增長。
不過,超聲設備因過往保有量大,在以舊換新政策推動下,2024年第四季度恢復顯著,部分招投標活動延至2025年第一季度,使得1月同比增長71%。監護設備2024年上半年采購受壓制,下半年恢復正常,9月、12月采購量較大。消化道內鏡在2024年下半年增速逐步恢復,胸腹腔鏡與消化內鏡類似,2025年1月增長較快,均受益于設備更新政策落地。
多地設備采購項目也在持續進行。近日,海南省2024年超長期特別國債“以舊換新”項目醫療設備集中采購項目中標結果陸續公布,目前超聲設備采購標段已完成。據了解,該項目共分為4個標段10個采購包進行招標,合計招標200套超聲設備,總預算高達1.9億元,最終中標總金額近1.19億元。
中標結果顯示,邁瑞醫療中標7個包共計160套超聲設備,中標總金額接近9900萬元。其次是東軟醫療,中標18套設備,中標總金額1008萬元;GE醫療中標13套超聲,中標總金額936萬元;思多科則中標9套超聲設備,中標總金額33.12萬元。
談及我國醫療設備市場情況,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醫學影像科主任醫師曹崑向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近年來,醫療設備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國產廠家不斷追趕,通過自主研發或借鑒技術,持續提升產品性能;跨國廠家也加快國產化步伐,諸多先進技術不再存在特殊壁壘。無論是大型設備還是小型器械,國內外企業都在根據我國國情和需求,積極更新軟硬件技術。”
在硬件設備更新之余,也有不少廠商為設備提供功能拓展的軟硬件升級迭代服務。對比更換新機,升級迭代方式是否節約更多成本?GE 醫療中國客戶服務產品總經理趙斌向21世紀經濟報道解釋,“因為升級范圍有大有小,會根據醫院的需求而定。”
“不同醫院對設備的需求存在顯著差異,尤其是在采購多臺設備的情況下。部分醫院為開展科研工作,要求購置最頂尖的設備,而另一些醫院僅需設備具備滿足日常臨床工作的基礎功能即可。因此,設備的成本效益會因醫院的實際需求不同而有所變化。”趙斌補充。
趙斌進一步表示,“若需求主要為了提升臨床應用功能,那么軟硬件迭代和功能拓展是一種具有性價比的選擇,醫院不僅能夠用上當前先進的功能,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有助于醫院控制成本,契合綠色經濟循環理念 。”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西賀州市中醫醫院放射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陳桂娥也公開表示,建議國家支持先進的醫療設備普及到西部中小城市,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提升廣大基層群眾的就醫體驗。
今年以來,縣域市場的設備更新持續火熱。包括四川、黑龍江、河南、寧夏等多地陸續推進縣域醫共體設備更新工作。例如黑龍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縣域醫共體設備更新項目此輪采購核磁6臺,預算金額4800萬元。
此外,河南省縣域醫共體設備更新項目預計將在今年4月采購,預算金額3.3億元,采購品類包括X線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儀(64排CT及64排以下CT)、數字X線攝影系統、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救護車五類。除設備采購外,目前縣域信息化建設也在持續開展。
在業內看來,設備更新采購有望大幅補強縣域醫共體的診療能力,是邁出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關鍵一步。不過,隨著高端醫療設備向基層醫院下沉,如何充分發揮設備功能成為關鍵問題。
“設備是醫療服務的基石,而人才則是關鍵。”趙斌指出,高端設備下沉后,基層醫院普遍存在設備功能利用不充分、科室項目單一、區域發展不均衡等問題。在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要求下,部分基層醫院圖像質量不達標,甚至出現必要序列缺失的情況。為解決這些問題,GE 醫療也推出一套全新的人才賦能方案,即“智開源”作為臨床增益服務。
而在與基層醫院醫生交流中,曹崑也發現一個普遍問題,“基層醫院雖迅速配備了帶有基本 AI診斷系統的設備,但部分醫生因接觸較少、信心不足,對AI診斷結果存在盲目信任。當實際情況與AI診斷不符時,基層醫生常感到困惑和擔憂。”
對此,曹崑建議基層醫生要辯證看待AI 。在使用過程中,一方面要積極應用AI輔助診斷,同時仔細核對自身判斷與AI結果是否一致。若遇疑問,不要輕易否定自己,應及時與上級醫院經驗豐富的醫生溝通交流,借助雙方力量解決問題。她強調,基層醫生要學會使用AI,在實踐中積累經驗,逐步提升自身診斷能力,而非盲目依賴。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7-17822-0.html醫療設備更新持續推進:國內外廠家角逐,基層醫療如何發揮設備功能?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