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過去造謠不同,如今利用AI批量制造虛假信息,危害更甚。圖/IC photo
“自媒體”發布不實信息,歪曲事實、誤導公眾等亂象,將被集中整治。
據報道,中央網信辦決定自7月24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為期2個月的“清朗·整治’自媒體’發布不實信息”專項行動,集中整治“自媒體”發布不實信息亂象,從嚴打擊惡意蹭炒誤導公眾、多種手段歪曲事實等突出問題,進一步規范“自媒體”運營行為,持續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整治利用人工智能(AI)生成合成技術,仿冒他人,或編造社會民生等領域虛假信息,欺騙公眾。
近年來,AI技術的蓬勃發展深刻改變了信息傳播方式,但也催生了利用其炮制虛假信息的新問題。不夸張地說,有效整治AI虛假信息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當前,從合成以假亂真的明星緋聞視頻,到捏造聳人聽聞的社會突發事件謠言,再到傳播專業領域的偽科學內容,AI虛假信息的身影已然無處不在。
如日前就有媒體報道,7月20日,一條關于“湖北宜昌游船側翻多人落水”的新聞引發關注,后經核實,正是利用AI技術炮制的假新聞,甚至配以AI處理的虛假圖片以增強迷惑性。
相對于過去傳播生態下的虛假信息,AI虛假信息的危害性更值得警惕。AI生成內容逼真度極高,普通民眾僅憑肉眼和常識往往難辨真偽,誤導性更強;尤其在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等關鍵領域,極易引發社會恐慌,沖擊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加之,AI炮制虛假信息成本低、效率高,海量虛假信息的快速傳播不僅嚴重侵蝕網絡誠信基礎,而且擠壓優質內容生存空間,導致“劣幣驅逐良幣”,阻礙互聯網行業健康發展。
而治理AI虛假信息,又面臨著諸多現實挑戰。隨著技術進步,AI虛假信息在形式和內容上也不斷迭代升級,與真實信息的界限愈發模糊。這使得傳統的信息甄別手段往往力不從心。此外,溯源追責也更具難度,無法給予及時、有效的懲處。
因此,面對AI虛假信息的嚴峻挑戰,必須注重源頭治理,并多管齊下、協同共治。此次專項整治行動明確,健全標注機制,切實優化信息來源標注、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等功能設置,在信息發布流程的顯著位置提供標注選項,為用戶開展相應標注標識提供便利。這算是源頭之治的基礎性一環。
應該看到,“自媒體”作為當前一個重要的信息發布主體,在杜絕AI虛假信息上,理應守土有責。而明確AI生成合成內容必須標注,不僅是對發布程序的一種規范,也利于提高用戶的警惕性。
但要注意的是,相關標注要求其實之前就有之,當前最重要的是要敦促平臺強化執行力度。此次整治行動還專門要求,應標未標的信息,不得進入算法推薦內容池。這一點若能得到嚴格執行,必將釋放更強的約束力。
此外,AI炮制虛假信息的“能力”更強了,也要求平臺應加強相應的技術研發,切實提升識別和攔截AI虛假信息的“技防”能力,從源頭壓縮其傳播空間,并打消發布者的僥幸心理。同時,相關部門也有必要更加重視對公眾關于識別AI生成信息的常識教育,提升社會的防范意識和能力。
根除AI虛假信息,貴在持之以恒。除了規范“自媒體”運營,長遠來看,讓AI虛假信息失去興風作浪的空間,必須久久為功,充分凝聚監管部門、平臺、行業協會等各方合力。以此次專項行動為契機,加快推動AI虛假信息治理從“雷霆打擊”到常態化防范、制度防御的進階,值得期待。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吳興發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6-3101-0.html治理AI虛假信息,“自媒體”也當守土有責 | 新京報社論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