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通訊員 張萌
近日,交通運輸部正式批復,同意武漢港4個泊位臨時進出國際航行船舶,分別為武漢港花山1#、2#泊位,漢南港區紗帽作業區3#泊位、鄧南作業區1#泊位。
至此,武漢港開放區域由陽邏港1個港區3個泊位擴大為4個港區7個泊位,將有力推動武漢港建成千萬標箱國際化港口,打造長江黃金水道的核心樞紐,標志著武漢市在打造對外開放高地的征程中邁上一個嶄新的臺階,將進一步助力把交通區位優勢轉化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鏈接優勢。
何為口岸臨時開放?武漢市商務局(市口岸辦)相關負責人解釋,臨時開放是指國家對外國人開放區域的非開放港口、水域、機場、陸路邊境,經批準允許人員、交通運輸工具、貨物、物品在一定期限內出入境,以及限制性水運口岸、航空口岸、陸路邊境口岸,在一定期限內突破限制性條件出入境。
武漢港花山港區位于武漢新城核心區域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以“武鄂黃黃”為核心區域的光電子、生物醫藥等高新產業,將以更便捷的運輸方式和更具競爭力的運輸成本優勢,參與融入全國、全球產業鏈,助力打造“世界光谷”。武漢港漢南港區位于全省工業重鎮武漢經開區,將依托漢南港區打造武漢西南陸港空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和長江商品汽車滾裝物流集散基地,助力打造“中國車谷”。
“武漢港花山、漢南港區臨時開放獲批,彌補了武漢港水運口岸缺乏散雜貨、汽車滾裝作業泊位的短板,可滿足集裝箱、散雜貨、汽車滾裝等多種運輸需求的需要,成為名副其實的長江中上游首港。”武漢市商務局(市口岸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武漢港花山、漢南港區臨時開放的獲批是省市合力、上下聯動、政企協作的重要成果,武漢市商務局(口岸辦)成立專班、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多次赴國家部委匯報溝通,持續加力推進;省口岸辦、武漢海關、湖北邊檢總站、長江海事局等相關單位全力支持和指導,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湖北港口集團等通力協作,共同推動獲批臨時開放。
花山港
目前,武漢市已擁有武漢港水運口岸、天河國際機場航空口岸、吳家山鐵路中心站鐵路口岸3個國家一類口岸,具有進境糧食、肉類、水果等9類11個指定監管場地和藥品、汽車2個進口指定口岸,口岸資源位居中西部地區城市前列。武漢港作為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核心載體,是長江中上游集裝箱吞吐量排名第一的內河大港,西接中歐班列,東聯國際直航,服務范圍已覆蓋全球120多個國家200余個城市,是長江黃金水道連接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是武漢市交通區位優勢轉化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鏈接優勢的重要著力點。武漢港自2019年11月開通首條國際航線,到2024年底,開通國際直達航線已達到5條,年出入境船舶首次突破100艘,進出口貨運量連續5年位居長江中上游港口首位。天河國際機場出入境旅客持續位居中部機場第一。中歐班列(武漢)運行57條穩定的跨境運輸線路,輻射歐亞大陸40個國家、119個城市和地區,已連續兩年開行突破1000列,進出口總額超過7000億元。
“通過武漢港與天河國際機場、花湖國際機場航空‘客貨雙樞紐’、吳家山鐵路中心站深度聯動,武漢市得‘中’獨厚的區位優勢將進一步放大,將助力武漢建設成為立足中部、服務全國、聯通全球的雙循環核心樞紐城市。”武漢市商務局(市口岸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各區推進口岸查驗設施和人員配置工作,盡快啟動武漢港花山、漢南港區國際船舶首航,以長江黃金水道鏈接海上絲綢之路,向著“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的目標扎實邁進。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4-993-0.html武漢港花山、漢南港區4個泊位獲批臨時開放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