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記者 田陽 報道
1月22日,李順興在成都見到了離散25年的親生父母。“嗯,胎記沒變!是我的兒子!來,讓媽媽好好看看你。”團圓現場,李順興的媽媽陳曉菊淚流滿面,雙手捧著兒子的臉頰久久不愿松開。
1996年,陳曉菊和丈夫婚后一同前往綿陽務工。在綿陽,丈夫開出租車,而自己則在一家商場里經營服裝店。1998年,隨著小兒子李順興的出生,一家四口的日子充滿了歡聲笑語。平日里,夫妻倆自己照顧孩子,丈夫每天出車前把兩個孩子送到幼兒園,陳曉菊忙完服裝店生意后前往幼兒園將他們接回。
2000年9月1日,陳曉菊在幼兒園給兩個孩子報名之后,把他們帶到了自己的服裝店,讓他們在熟悉的商場中玩耍。等她忙碌完生意,像往常一樣呼喚兒子回店時,卻沒有聽到他的應答。有熱心的商家告訴她,他看到一個孩子騎著車向商場外駛去。通過在商場外四處詢問,陳曉菊終于從一位路人口中得知,一個騎車的小孩在路邊不慎摔倒,被扶起之后,被另一個中年婦女抱起,大家都誤以為那是孩子的奶奶。
陳曉菊思考片刻后,和丈夫一起趕往汽車站和火車站尋找兒子。一個小時后,丈夫在火車站候車廳發現了兒子的小自行車……夫妻倆報警后,公安機關迅速立案并組織警力在孩子走失的各大路口、交通要道、車站開展摸排走訪工作。由于當時客觀條件限制,李順興疑似被拐案多年來并無進展。
“那段日子,我們夫妻倆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我的服裝店也因此關閉。每當夜深人靜時,我坐在家樓下的長椅上,心中滿是自責與痛苦,覺得自己連孩子都保護不好,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幾次站在河邊想跳下去,但想到年幼的女兒,想到她失去母親后的無助與悲傷,我咬牙堅持了下來。”25年來,陳曉菊每天都在自責,夫婦兩人也始終在堅持尋找孩子,雖現居遂寧市,但是為了尋找孩子,他們堅持每個周末都會開車到綿陽,在當年孩子失蹤的金橋商場附近默默等待一陣子,期盼記憶中的孩子再次出現。
公安機關建立全國打擊拐賣婦女兒童信息系統后,2009年11月,陳曉菊夫婦在家中采集了血樣,并及時將采集的血樣檢驗DNA信息錄入“打拐庫”。
另外一邊,自幼在河北省邢臺市長大的李順興在去年10月份接到了當地派出所的電話,通知他需要去做采血入庫。李順興的第一反應是毫不猶豫地掛斷了電話,并且立即下載了反詐APP。但幾天后當派出所的電話再次響起,了解詳細情況后,李順興還是配合公安機關去做了采血,而結果顯示,他正是陳曉菊夫婦的親生兒子,他自己也從父親口中得知了自己并非親生。
李順興從民警口中得知當年的丟失經過,以及自己的親生父母這么多年來尋找他的艱辛歷程,心里五味雜陳,既心酸又難過。“在得知即將與親生父母團圓的時間后,我的心情從最初的不安和忐忑,慢慢轉變為了迫切和期待。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見到他們,想知道他們這些年過得好不好。”
團圓現場,李順興給媽媽送上了鮮花,父母給兒子送上了一塊手表。陳曉菊說:“我覺得兒子丟了8904天,想送一塊手表,代表我們以后陪在他的身邊。”望著父母的臉龐,李順興哭著說:“這么多年,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對不起!”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4-791-0.html孩子丟失25年,父母親堅持每周末到孩子丟失地等待一陣子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