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中華田園犬。作者供圖
據紅星新聞報道,1月20日,《廣州市公安局、廣州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廣州市一般管理區實行圈養和嚴格管理區禁止飼養、銷售、繁殖的危險犬標準及品種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正式發布,其中,“中華田園犬(土狗)”被移出禁養的危險犬種類名錄。
這一政策調整不僅回應了市民訴求,也引發了各方對養犬管理和本土犬種保護的思考。一直以來,我國養犬管理體系中存在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問題:缺乏統一的犬種認定標準,各地管理規范不一,同時本土犬種保護與現代城市治理之間也存在相應的矛盾。
養犬管理涉及公共安全與個人權益的平衡。但管理上的碎片化,不僅增加了執法成本,也曾引發過嚴重后果。2023年成都女童被羅威納犬咬傷一事,就暴露出了這一問題:當時的《成都市養犬管理條例》并未將羅威納犬列入禁養范圍,直到事發后才將其納入禁養犬目錄。這種被動的管理方式,顯然難以適應現代城市治理的需求。
因此,如何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建立符合國情的犬種認定和養犬管理體系,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
我國目前的犬只品種認定,參照的是世界主流的犬類管理體系。如,英國犬業俱樂部、國際畜犬聯盟等建立的犬種分類與評估體系。這些機構通過科學的繁育管理、行為訓練等規范手段,實現了犬只品種的認定體系。但是,照搬這些國際標準,也導致了對本土犬種缺乏科學管理和保育的問題。
因此,“土狗”在廣州解禁,也為我國本土犬種保護提供了新的思路。現實中,我國籠統地用“中華田園犬”代指大量本土犬種。由于缺乏系統的繁育和標準化管理,至今尚未獲得國際犬業組織的認可。
而對比日本和韓國看,日本早在1928年就成立了相應的機構,對本土犬種進行基因保育和文化推廣,使日本的柴犬、秋田犬等犬種成為世界知名犬種。韓國的珍島犬也較早地進入國際犬種體系,成為國家文化的符號。
借鑒這些經驗,我國不妨加快制定涵蓋中華田園犬在內的本土犬種標準,明確其外觀、性格、行為等方面的認定規范,推動其進入國際犬種體系,提升全球認可度。并以此為標準,對不適合城市環境下飼養的種類進行精準認定,進而減少不文明養犬行為和犬只造成的意外事件發生概率。
針對本土犬種的“分類定種”,不僅有助于飼養管理的規范化,也能助力寵物行業的健康發展。而建立科學的品種認定體系,明確不同犬種的飼養要求、繁殖方式等,不僅能提升市場的規范性,避免犬種退化,保護其基因多樣性,還能促進寵物醫療、訓練、食品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經濟和社會價值。
理想的結果,是形成既符合國際通行標準,又符合我國實情的犬種認定體系,特別是我國本土犬種的認定標準。
在此基礎上,還可推動國家層面出臺相應的管理法規,建立全國統一的禁養犬、限養犬目錄;在執行層面,或可建立犬只信息全國聯網數據庫,實施養犬證照全國互認制度;在監督層面,設立公開透明的禁養犬目錄調整機制,完善信息公開和公眾監督渠道。同時,可以借助DNA數據庫、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效能。
養犬管理是現代城市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正處于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建立科學、統一的養犬管理體系既是維護公共安全的需要,也是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廣州的“土狗解禁”或可成為一個契機,推動我國養犬管理從“各自為政”走向“統一標準”,從被動管理邁向主動治理。如此,方能進一步推動人與犬只的和諧共處。
撰稿 / 周威(江蘇省動物學會理事)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張彥君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4-735-0.html廣州解禁“土狗”,提供本土犬種保護新思路 | 新京報快評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