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臺蛇年春晚就像社區生活還原版,飽含著濃濃的人情味。圖/北京衛視官方公眾號
大年初二,2025北京臺春晚持續火爆社交媒體,也再度領銜省級衛視春晚,奪得收視冠軍。
作為省級廣電春晚第一品牌,蛇年北京臺春晚首次采取京津冀聯合錄制,在舞美設計上打破常規界限,設有餃子館、小院、超市、照相館、花店和商業街等場景,以“去舞臺化”的方式創造了無界限、零距離的沉浸式京津冀社區。晚會現場就像一個社區生活的還原版,飽含著濃濃的人情味。
孩子們在小巷里追逐嬉戲,老人們坐在小院長椅上嘮家常、吹口琴,年輕的夫妻手挽手從花店出來,懷里抱著一束新鮮的鮮花……這無疑是一臺極具人間情懷的晚會。而社區這一人人日日來來去去的平凡場景,在過年的背景下,平添了諸多煙火氣和生活魅力。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社區是什么?是隨意漏過的一絲風,是偶然飄落的一片葉;是老人姍姍而過,是孩子奔跑跳躍;是小店、小館,是寧靜、安然;是家的聚合成團,是國的具體而微。
相聚相守,回顧展望,過年的意義,不就在于千家萬戶的辭舊迎新嘛。舞臺上的節目,節目中的波瀾,本身也是從生活中升華出來的喜怒哀樂。這樣的貼近性、沉浸式,最終呈現的就是一種人民性。
北京臺蛇年春晚,關切的都是人的處境。如歌曲《她說,老啦》聚焦老年群體,《青春再出發》探討青年人如何減壓,《夢中那片海》則以什剎海社區生活為主題,尋找北京老城的時代記憶。
更不要說,今年北京臺春晚還設計了城市生活的場景和瞬間,晚會中演唱北京接訴即辦紀錄電影的主題曲《答案》時,精選大量視頻素材,展現北京接訴即辦改革取得的成就。
此外,二環路濱水步道、新開通的三條地鐵線、野鴨湖等地的騎行道,都被融入節目內容中。晚會還邀請多名2024年北京榜樣代表到現場,從欒留偉烈士妻子薛巧艷,到捐髓救人的外賣小哥劉壯,一個個“北京故事”,溫暖著每一個普通百姓。
文藝就該直面現實,表現生活。一臺晚會就該像家人一樣,有親和力、親近感,守在每個人身邊,而非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這其實也是北京臺春晚連續多年成為收視冠軍的根本原因。
節目中,任賢齊唱著唱著就坐到臺階上,毫不違和地跟小朋友一起放歌;而分別代表京津冀三地的關曉彤、胡先煦、王寶強從小院走出來,一起吟唱《回家過年》。這一刻,帶給大家的是濃濃的溫情。
還有餃子,這一最能代表春節的傳統美食,幾乎“打滿”了北京臺蛇年春晚的全場,洋溢著特有的生活情趣。
開場小片出現了現存最早的餃子,演播室壘了兩個灶臺,還有京津冀“千人餃子宴”,而在歌曲《包你幸福一年年》中,包餃子的意象也融入了歌舞之中。
據主創介紹,搟面杖揮舞起來有點像英歌舞,把面攤開像是手絹舞里的轉手絹,這樣,餃子就有了更多的象征意義。
這也難免讓人想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春晚,舞臺可能很簡潔,布景也不甚華美,但那種熱絡溫暖的生活氛圍卻有著打動人心的力量。今年北京臺春晚在舞臺上的創新,就是用這種熱絡溫暖的生活氛圍,拉近了節目與觀眾、節目與社會的距離。
而在晚會的背后,折射的其實是這些年來北京在城市治理上的可喜變化。北京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持續加強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繼續以破解超大城市發展難題為導向,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用精細化治理這根“繡花針”,穿起超大城市治理的“萬條線”。
北京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500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治理背街小巷1100條”“健全垃圾分類長效機制”“健全物業管理體系”……聚焦的都是家長里短的社區生活。這正是因為,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能夠最直接、最敏銳地感知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北京臺蛇年春晚創新性地把社區搬上舞臺,把民生作為舞臺設計的重要元素,原汁原味呈現百姓生活畫卷,展現時代變遷中不變的煙火氣、人情味,也賦予春節這個傳統節日以新的意義。
撰稿 / 胡棲安(媒體人)
編輯 / 何睿
校對 / 翟永軍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4-1191-0.html北京臺春晚,老百姓身邊兒的煙火氣和人情味 | 新京報評論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