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執行會長張崟,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AI再度成為今年兩會上的熱詞。
不光多位代表委員的議案提案與之相關,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更是指出,要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
事實上,這已經是“人工智能+”行動連續兩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月5日舉行的吹風會上,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對此做出解讀:人工智能是一個熱點話題,全世界都在關注。特別是春節前后,在很多科創企業、科研機構和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確實跑出了“加速度”。
陳昌盛進一步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就是要抓住這次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的機遇,使中國的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充分結合,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廣泛應用,努力推動人工智能真正能夠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
面對新一輪的人工智能發展浪潮,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的廣東要怎么做,亦備受市場關注。數據顯示,2024年,廣東產出了6.83億臺手機、570.74萬輛汽車、24.68萬臺?工業機器人,均蟬聯全國首位,分別占全國產量的40%、18%和44%。
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執行會長張崟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專訪時指出,作為制造業大省的廣東,終端產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列,為人工智能技術提供了豐富的終端應用場景,這就是廣東的優勢。
但與此同時,張崟指出,廣東人工智能產業一定程度上也面臨挑戰,應加快構建“+AI”產業新生態,推進人工智能技術走出對話框,真正落地應用,賦能千行百業。
“一是要以端側智能、具身智能、群體智能等技術為突破口,推動人工智能與智能終端協同發展;二是以青年科技人才為抓手,夯實創新人才基礎;三是建立“+AI”產業鏈,聚焦細分領域,聚焦重點應用場景,打造‘X+AI’應用示范;開展各行業AI大腦,形成產業聚集,實現全產業+AI。”張崟說。
廣東有豐富的AI終端應用場景
時代周報:您認為廣東在產業基礎方面,比如電子、家電、汽車等領域,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條件?
張崟:當前,人工智能正加速向端側化、具身化、群體化方向演進,這一趨勢為廣東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廣東作為制造業大省,終端產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列,其中智能手機產量、智能家電產量、工業機器人產量、無人機產量在國內名列前茅,為人工智能技術提供了豐富的終端應用場景。
時代周報:廣東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同時面臨一些挑戰。在您看來,當前制約廣東人工智能產業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張崟:廣東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至少在兩方面仍有可為。一方面,進一步提高對市場需求的響應,加強產業鏈協同,更快促使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地和應用;另一方面,在“AI+制造”方面,加快技術應用,覆蓋更多場景。
時代周報:廣東應如何發力,讓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再上一個臺階?
張崟:要應對上述挑戰,也應該從兩方面下手。首先應推動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加速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以科技領軍型民營企業為核心,圍繞端側大模型、智能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等關鍵領域,構建“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聯合體。
具體而言,應支持科技領軍型民營企業牽頭,聯合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開展技術攻關,依托國有企業開放應用場景,形成市場驅動、技術協同、優勢互補、成果共享的創新合作模式,加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其次,還需要推動實現應用場景驅動的軟硬件體系,建立“+AI”產業鏈。
一是聚焦細分領域,打造“X+AI”應用示范。深入分析各行業、各領域的具體應用場景,梳理人工智能技術可賦能的關鍵環節和痛點。遴選一批代表性企業成為“+AI”鏈主,支持其開展“X+AI”應用示范項目,探索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徑。
二是聚焦重點應用場景,開展應用驅動型科研。廣東可重點圍繞應用端需要,特別是在AI手機、自動駕駛等重要領域,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與產業化。
應加強AI基礎型人才培養
時代周報:廣東有不少高校培養人工智能相關人才,但仍存在人才缺口。您認為應該如何優化人才培養體系,吸引和留住更多人工智能專業人才?
張崟:在人工智能加速演進的時代背景下,青年科技人才已經成為驅動技術創新、引領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
在我看來,加強青年人才培養要建立青年科技人才評價機制,如實施“廣東AI青年科技英才計劃”,遴選一批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給予重點支持和宣傳,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的發現及支持力度。通過創造良好的創新氛圍,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參與到廣東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當中。
此外,除人工智能領域的高端研發人才缺口較大之外,人工智能基礎型人才,如人工智能訓練師、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應用員等人才亦相對匱乏。在AI不斷落地的過程中,市場對既懂人工智能專業技術,又懂行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需求較高。
因此,我認為要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此,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協會持續開展人工智能訓練師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打造權威認定、職稱貫通、多元發展、校企共育、以賽促學、就業對接“六位一體”的人工智能訓練師一站式培訓平臺,助力應用型人才隊伍建設。
時代周報: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您認為未來廣東人工智能產業在哪些領域有望取得重大突破,并形成新的產業增長點?
張崟:一是智能終端。廣東作為智能終端產業高地,通過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手機、計算機、平板、家電等產品,推動其從“智能工具”向“智能助理”升級,實現產品形態和功能的創新,如提供主動式服務等,從而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形成新的產業增長點。
二是AI+出海。AI?技術能夠幫助廣東企業更好地了解海外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偏好,企業借助數據分析和預測,能夠精準定位目標市場,制定個性化出海策略,推動產品和服務在海外市場的拓展,進而形成新的產業增長點。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2-894-0.html年產手機6億臺,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張崟:AI應用場景豐富是廣東的優勢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