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場上,來自北京亦莊的“天工Ultra”在一片驚嘆聲中以2時40分42秒的成績沖線,奪得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事桂冠。
央視新聞直播截圖
該賽事于今日7時30分正式鳴槍,采取“人機共跑”的創新模式。據北京亦莊公號介紹,此次共有20支賽隊參加,涵蓋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地的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
“這是里程碑意義的工作”
包括此次奪冠的天工Ultra,身高180cm、體重55kg、最高配速12km/h;清華通班隊的樂聚 “夸父”奔跑速度可超7km/h。城市之間科技隊派出了眾擎PM01和宇樹G1機器人,后者以35kg的輕量化機身和模塊化關節設計見長。而北京科技職業大學的 “小巨人” 則是最矮的參賽機器人,身高僅75厘米。
本次比賽的地形對機器人來說難度不小,包括柏油路、坑洼裂縫路、陡坡路段,以及石板路、草地等區域,要求機器人精準調整步伐、姿態,控制好動力和制動。為了緩解地面對機器人關節的沖擊,很多機器人選手都穿鞋參賽。
天工Ultra由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研發,通過搭載“一腦多能”“一腦多機”的通用具身智能平臺“慧思開物”變得更聰明。實測平均時速可以達到10km/h,最高奔跑速度已經達到了12km/h。在比賽前10公里,天工Ultra基本保持著每5公里換一次電池的頻率。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此前透露,除了對對機器人選手版本的“天工Ultra”開展賽前“特訓”,研發團隊正將最新的優化方案部署到“天工2.0”上。
天工隊發言人魏嘉星說:“為在此次馬拉松中取得優異成績,我們攻克了本體的穩定性、輕量化設計、關節長時間運動易發熱等硬件難題,還通過優化運動控制算法進一步增強了關節協調運動能力、步態協調能力和復雜地形通過能力等。參賽過程中‘天工Ultra’的配速為7-8千米/時。”
賽后天工機器人CEO熊友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是里程碑意義的工作,非常高興。”他表示,今天只是展示了天工機器人運動能力很小的一部分,后面還將看到更多創新技術和應用的落地。
促進機器人產業加速落地
據北京市經信局智能裝備處副處長梁洪郡介紹,設計比賽的初衷,是想檢驗在非實驗室條件下機器人能否完成高強度的動作。機器人在跑步時涉及到的運動控制、步態、本體的結構設計、運動強度等問題,對背后團隊來說都是一種挑戰。
不過,由于不同企業研發的機器人在技術路線、硬件性能、算法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決定了它們在馬拉松比賽中的表現方式、優勢和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機器人硬件結構適合高速運動,其參賽策略可能側重于發揮速度優勢;而有的機器人在穩定性和姿態控制方面表現出色,以追求優雅步態、穩定完賽為目標。
隨著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形機器人在諸多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但長距離自主運動能力仍是行業亟待突破的關鍵。此次馬拉松賽事,有助于推動人形機器人在復雜環境下的運動能力進一步提升,從而為未來人形機器人在需要長距離移動場景中的應用奠定基礎。
“在這場全球首創的賽事中,人形機器人與人同場競技,不僅能借助極限場景倒逼技術突破、展現標桿性應用成果,還能激發社會對‘人機共生’的深度探討,進而提升公眾認知,促進機器人產業加速落地。”北京經開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14-8762-0.html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馬比賽結果出爐!天工Ultra奪得冠軍,“這是里程碑意義的工作”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