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發起的“關稅戰”再次出現反轉,未來一個月內,美國將單獨對半導體、手機、電腦等啟動關稅措施。
美國當地時間4月13日,美國商務部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透露,智能手機、電腦和其他部分電子產品將單獨征收關稅,芯片產品也可能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征收關稅。
“我們需要半導體,需要芯片,需要平板電腦。我們需要這些東西在美國制造。我們不能依賴東南亞來提供所有為我們運行的東西。”盧特尼克稱,美國總統特朗普豁免了對這些產品的“對等關稅”,但會出臺“半導體關稅”,然后在一兩個月內推出。盧特尼克未提到具體關稅稅率會是多少。
早前4月11日,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低調修改稅則,豁免了包括智能手機、電腦、內存芯片及一些半導體制造設備在內的約20種產品的進口稅率,不受早前宣布的所謂“對等關稅”影響,且未指定國家。
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他將于周一(當地時間14日)公布美國政府對芯片領域關稅的詳細信息。“我周一會給你們答案,我們會非常具體。我們將收到很多錢。”
這意味著,蘋果、英特爾、AMD、高通、美光等美國科技企業對華銷售的消費電子產品,依然將面臨美國政府高額關稅沖擊。
“我們還是不能低估‘關稅戰’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影響。”賽迪顧問副總裁李珂4月11日表示,關稅措施將導致2025年中國半導體產業增速“腰斬”,增長或低于10%。短期看是沖擊,但長期利好國產化發展,因此企業需“趨利避害化危為機”。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4月13日表示,以一紙行政令出臺所謂“對等關稅”,不僅違背基本的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律,也是對國家間互補合作和供需關系的無視。“對等關稅”自4月2日推出以來,不僅沒有解決美自身任何問題,反而嚴重破壞國際經貿秩序,嚴重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和人民生活消費,損人不利己。中方對中美經貿關系的立場是一貫的。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中國有句古話,“解鈴還須系鈴人”。中方敦促美方正視國際社會和國內各方理性聲音,在糾錯方面邁出一大步,徹底取消“對等關稅”的錯誤做法,回到相互尊重,通過平等對話解決分歧的正確道路上來。
中美關稅“脫鉤”在即:股價跌跌不休,市場恐慌加劇
最近幾天,關稅政策的變化,讓“果鏈”(蘋果供應鏈)以及資本市場迎來劇烈波動。
美東時間4月9日下午,特朗普宣布,暫緩征收高額的對等關稅,在接下來90天內,只征收相同的10%“基準關稅”。但對中國的104%的關稅不僅沒取消,還加碼到125%,累加此前20%關稅,實際累加已達145%。
由于暫緩大部分國家的對等關稅,該消息一出,美國股市快速拉升,納斯達克指數大漲12%,創下歷史上單日第二大漲幅。此前,不僅股市連日下跌,債市也快速下行,這為美國政府的發債帶來阻礙。
實際上,特朗普上周在關稅問題上的反復無常,引發了華爾街自2020年疫情以來最劇烈的波動。標準普爾500指數自特朗普1月20日上任以來已下跌逾10%,接近熊市。
劇情還未結束,中國繼續“奉陪”——中方宣布,自4月12日起對美商品稅率由84%提高至125%,與美國這一輪加征的稅率齊平。同時公告中還補充稱,“鑒于在目前關稅水平下,美國輸華商品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后續對中國輸美商品繼續加征關稅,中方將不予理會。”
幾個回合近乎瘋狂地加碼和報復之后,突然間,這場貿易戰變回人們多年來熟悉的樣子:美國對中國。
分析人士指出,中美這兩個超級大國的互征關稅,現在已經變得幾乎沒有實際意義,因為雙邊大部分的貿易早已被切斷。這種你來我往地加稅,已經更像是一種象征意義。
不過,美國不斷對華拉高所謂“對等關稅”,讓市場擔憂蘋果手機的價格將會飆升。4月4日起,蘋果公司股價接連遭遇下跌。截至4月8日收盤,蘋果的市值蒸發了超過77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66萬億元)。消息一度引發了美國當地iPhone的搶購潮。
4月11日,CBP悄然更新稅則,表示對包含自動數據處理器、電腦、通信設備、顯示器與模組、半導體相關等類別商品的進口稅率,將不受“對等關稅”影響。
該稅則文件還顯示,根據特朗普總統當日簽署的備忘錄《對2025年4月2日第14257號行政命令(經修訂)例外條款的澄清說明》,對歸入《美國統一關稅表》(HTSUS)下述稅目項下的所有產品,免除 14257 號行政命令之下的“對等關稅”。同時,豁免的產品適用于4月5日以后進入美國的電子產品,已經支付的“對等關稅”可以尋求退款。
據悉,豁免關稅編碼8517.13.00、8471、8517.62.00覆蓋蘋果在中國境內生產的IPhone、Mac/iPad/Vision Pro以及Watch等,基本解決了對美出口問題,疊加在越南和印度的海外產能布局,蘋果所有產品能最大限度規避關稅。
“在第14257號行政命令中,我指出,根據該命令,某些貨物不受從價稅率的約束。這些例外產品之一是“半導體”。與第14257號行政命令相關的后續命令——即2025年4月8日第 14259 號行政命令(適用于從中國進口的低價值關稅和更新關稅的修正案)和2025年4月9日行政命令(修改對關稅稅率以反映貿易伙伴的報復和結盟),(后續命令)——納入第14257號行政命令中的例外情況, 包括‘半導體’。”文件中表示。
而關稅政策的起伏變化,讓消費電子從業者的心情大起大落,市場恐慌加劇。
過去一周,科技公司經歷了“高稅臨頭”的驚魂時刻——蘋果緊急包機從印度空運150萬部、重達600噸的手機回美國,任天堂推遲了Switch 2在美國的新品上線,戴爾、微軟和聯想紛紛督促供應商盡快發貨到美國,尤其是3000美元以上的高端產品“能發多少就多少”,三星考慮到漲價影響已經向部分供應商砍單。
不僅是果鏈,芯片半導體產業也面臨“對等關稅”政策沖擊。過去一個月內,英偉達股價下跌4.02%,英飛凌股價下挫25.91%,意法半導體股價累跌20.47%,都反映出市場對關稅的擔憂。
4月11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關于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則的緊急通知》,明確“集成電路”原產地按照四位稅則號改變原則認定,即流片地認定為原產地。另外,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建議,“集成電路”無論已封裝或未封裝,進口報關時的原產地以“晶圓流片工廠”所在地為準進行申報。
行業分析師指出,此次通知進一步明確了集成電路原產地的技術判定標準,為企業應對國際貿易壁壘提供了操作指引。對于采用 “設計在境內、流片在境外” 模式的企業,需特別注意流片地的合規申報,避免因原產地認定爭議導致成本增加。
李珂進一步解釋稱,原來英特爾CPU芯片的70%制造都在美國,然后再到馬來西亞、成都去封裝,之前認定是馬來西亞,但現在認定規則變了以后,這些都是美國原產地,都將征收84%-104%的高關稅。對于國內來說,目前需要尋找替代美國本土生產的ADI、美光芯片產品,但CPU真的很難替代。此外,新的認定規則對于整機影響巨大,尤其對于蘋果產能、半導體市場采購等。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Gerard DiPippo評論稱,美國宣布關稅豁免,主要是為了降低對中國一些關鍵商品的“進口崩潰風險”,減輕對美國科技公司和消費者的影響,不過,“這并不是轉向,而是一次戰術性喘息。”
DiPippo統計,豁免清單涵蓋近3900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其中超過1010億美元產品來自中國。這是特朗普關稅施壓策略上的一次實質性退讓。
但如今,特朗普已經明確表態,對于手機、芯片等產品將單獨征收關稅。特朗普發文稱,這些電子產品“只是被轉移到了另一個關稅‘桶’。在即將啟動的國家安全關稅調查中,我們將重點關注半導體和整個電子產品供應鏈。”
“其他國家對我們設置的不公平貿易平衡和非貨幣性關稅壁壘,無人能‘逃脫責任’,尤其是中國,它對我們的態度迄今為止最為惡劣!周五并沒有宣布任何關稅‘例外’。這些產品仍需繳納現有的20%芬太尼關稅,只是被轉移到了另一個關稅類別。在即將展開的國家安全關稅調查中,我們將重點關注半導體和整個電子產品供應鏈。美國的黃金時代,包括即將實施的減稅和監管削減措施,其中很大一部分剛剛獲得眾議院和參議院的批準,將意味著更多、更高薪的就業崗位,在美國生產產品,并像對待我們一樣對待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最終,我們的國家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大、更加美好。我們將讓美國再次偉大!”特朗普稱。
顯然,美國政府依然將對芯片、手機加征高額關稅,有可能會高于目前的20%暫緩水平。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在中國供應鏈的美國iPhone機型生產線已經停止。在特朗普政府難以預測的關稅政策下,除了與白宮進行豁免談判之外,蘋果的最佳選擇是在印度建立足夠的iPhone生產線,以滿足美國市場的需求。
根據市場流傳鴻海集團的一份內部分析文件中確認,美國可豁免原4月10日起美國對中國征收的125%對等關稅,在此次關稅豁免政策影響下,公司在中國制造的智能手機、智能手表對美出口的綜合關稅稅率分別為20%和27.5%,均在可控范圍內,但是藍牙音箱、無線耳機、智能音響、電視機、游戲機等消費類產品并不在豁免范圍內,對美出口的綜合稅率分別高達152.5%、170%、145%、156.4%和145%,尤其是鴻海等生產的Switch、AirPods都將征收高額關稅。
相比之下,由于美國已經暫停對很多國家的加征關稅,這也使得鴻海在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原產的智能手機、智能手表對美出口仍是0關稅,其他消費類產品對美出口的關稅稅率也大多僅有10%-13.9%,不過墨西哥對美出口這類產品均為0關稅。
美國投行杰富瑞集團在一份給客戶的信里寫道,關稅帶來的任何中斷和不確定性都可能打壓傳統芯片的需求,從4月份開始,預計半導體需求和銷售將以比此前預期更快的速度放緩,所以分析師決定下調英飛凌2025財年的業績預期,對意法半導體、奧地利微電子(AMS)的業績前景更是持“高度謹慎”的態度。
盧特尼克表示,就關稅問題,美國和中國之間已通過第三方或以非正式的形式進行了溝通。他表示,充分相信,這一問題能以對美國來說積極、深思熟慮且有效地方式解決。
對華加征高關稅后,美國約1000億美元產品價格翻倍
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進口自美國的產品總額約為1636.24億美元(約合1.16萬億元),占中國全年進口總額的6.2%。
其中,去年中國半導體產品從美國進口總金額合計1230.4億元,占中國從美國進口全部產品總金額的10.6%,占中國半導體產品總進口額(3.27萬億元)的3.76%,關稅影響較小。
不過,對于美國來說,中國對美實施高關稅影響深遠,中國出口的電子產品在美國占有相當比例的市場份額——美國86%的游戲機(60億美元),79%的PC顯示器(50億美元),73%的智能手機(410億美元),70%的鋰離子電池(160億美元)和66%的筆記本電腦(320億美元),都要依賴中國進口。
如果不從中國采購,美國公司和消費者基本很難找到替代品。有機構推算,如果特朗普對中國征收125%關稅的行政命令繼續有效,約1000億美元產品的價格可能會翻一番。不少華爾街分析師指出,在美國制造許多電子產品的成本將使其價格飆漲數千美元,還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建立完整產線和配套。
郭明錤指出,所以從春節后,蘋果公司就開始為美國市場囤貨。
特朗普日前稱,“芯片關稅”將很快開始實施關稅。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曾威脅要對先進芯片征收25%、50%甚至是100%的關稅,但臺積電承諾在美投資1000億美元之后,此事暫時擱淺。高盛的一份研報表示,短期內對臺積電對美國出口、亞洲供應鏈和美國市場敏感性的高度擔憂,超過了對臺積電行業領導地位和AI和技術需求的長期積極看法。
盧特尼克表示,特朗普將在未來一兩個月內對智能手機、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實施“特別重點關稅”,同時還將對半導體和藥品征收行業關稅。他表示,這些新關稅將不屬于特朗普所謂的互惠關稅范圍。根據互惠關稅,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上周已攀升至125%。
“他說,這些產品不受互惠關稅的約束,但它們被包含在半導體關稅中,而半導體關稅大概會在一兩個月后出臺,”盧特尼克預測,這些關稅將迫使這些產品的生產轉移到美國。“這些東西關乎國家安全,必須在美國制造。”
分析認為,由于對外國制造業依賴的擔憂,美國政府正在對電子產品供應鏈的關稅進行規劃,重點是芯片半導體,如英特爾、高通可能會受到沖擊。此外,作為關鍵供應鏈一部分,蘋果和戴爾等科技公司也可能受到影響。
針對美國高關稅措施,國家集成電路封測產業鏈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分會常務副理事長于燮康表示,2016年開始,美國逐步加速對中國半導體產業技術方面出口限制,從特朗普政府的全面打壓,到前一任拜登政府的精準遏制,再到特朗普重新執政,開始進一步加大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全方位打壓。短期內,美國制裁勢必對中國半導體產業技術壁壘和研發方面造成重大壓力,使得中國先進制程與國際領先水平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美國脫鉤斷鏈和制裁肯定是個壞事,但另一方面,這一措施將加速中國半導體企業自主創新與產業鏈的重構,加速國產化步伐,尤其以創新應用為驅動的中國半導體產業,一定能夠沖破各種阻力,取得快速發展。我意識到,假如說10年以前美國對中國芯片(我們)制裁,真的有可能被打趴下,但如今,中國半導體產業生態已經齊全,美國的制裁會使得中國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于燮康稱。
特朗普的大金主之一,億萬富翁比爾·阿克曼(Bill Ackman)表示,如果特朗普暫停對中國的關稅90天,并將其暫時降至10%,那么“他將實現同樣的目標,美國企業將中國轉移出供應鏈,而不會造成中斷和風險”。
如今,特朗普按下了關稅戰的“核按鈕”,其發動的貿易戰有可能使美國喪失經濟主導地位。同時,特朗普最新關稅行動宣告全球化時代的落幕。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雷·達利歐 (Ray Dalio)表示,他擔心美國會因關稅而陷入衰退,甚至更糟的情況。
“目前我們正處于決策時刻,經濟衰退已經非常接近。如果處理不好,我擔心會出現比經濟衰退更糟糕的情況。”達利歐稱。
(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14-8615-0.html美國關稅政策再反轉:芯片、手機等產品將單獨征稅,特朗普稱周一見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