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周瀟梟 北京報道 3月26日,人社部官網發布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信息,任命王昌林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兼職),免去王昌林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職務。
(王昌林,圖片來自社科院官網)
官方簡歷顯示,王昌林1967年1月生,今年58歲。王昌林1984年從重慶大學應用數學系本科畢業,1991年從武漢工業大學管理工程系碩士畢業,1991年進入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
王昌林此后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直屬的研究機構工作了32年,主要從事宏觀經濟和產業經濟研究。王昌林1991年進入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工作,2003年擔任副所長,2007年任所長;后來擔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家發展改革宏觀經濟研究院,下設“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經濟研究所”“投資研究所”“對外經濟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副院長,后來任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轉型而來,為國家發展改革委直屬研究機構)院長。
2023年7月,王昌林從發改系統調任社科院,升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一年多的時間后,王昌林重回發改系統。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國務院工作人員任命信息顯示,王昌林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后面還附有“(兼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職)此前已有先例。2024年5月,人社部發布國務院任免人員信息,任命相里斌為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職)。相里斌從科技部副部長一職調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信息顯示,相里斌為排名第一的副主任。
近年來,部分中央官員同時在中央部委有任職,比如,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穆虹,他曾在2018年—2023年期間擔任中央改革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同時擔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再比如,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他曾在2018年—2023年期間擔任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同時擔任財政部副部長。
今年3月3日,時任中國社科院副院長的王昌林曾在《求是》上發表《以提振消費為重點全方位擴大內需》一文。王昌林在文章中指出,從就業、收入、社會保障等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入手,堅持分類施策,實施提振消費行動。一是大力促進高質量就業,不斷提高人民群眾收入水平。穩住消費、提振消費的關鍵是促進高質量就業,多渠道增加人民群眾收入。要進一步加大企業穩崗力度,促進青年人就業,提高勞動參與率。大力發展服務業,支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不斷創造新的就業崗位。二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和意愿。對教育、醫療、住房、生育和社會保障等存在“后顧之憂”,是當前影響居民消費信心和意愿的重要因素。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把促消費與惠民生結合起來,加大財政對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出臺生育支持政策,切實提升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和信心。三是增加消費供給,大力發展服務消費。要進一步優化汽車、房地產等消費政策,加力擴圍消費品“以舊換新”,持續提升傳統消費。適應消費升級的需求和趨勢,擴大文化和旅游消費,增加養老育幼服務消費,提供多層次醫療健康服務,提升教育服務質量,促進群眾體育消費,推動家政服務提質擴容,提高社區公共服務水平。把握以數字、綠色、健康等為特征的新型消費發展機遇,支持線上線下商品消費融合發展,培育“互聯網+社會服務”新模式,發展新個體經濟,大力倡導綠色低碳消費。
2024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時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昌林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我國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從當前看,我國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不斷升級。這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加強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創新,努力推動形成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開辟新的發展空間。”
王昌林接受采訪還表示:“近年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成長壯大,在數字經濟、光伏太陽能、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實現換道超車,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實現重大突破,我國具備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良好基礎和優勢。只要我們把握重大機遇,充分發揮優勢,完全有條件、有基礎、有能力在新賽道實現跨越發展。”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1-43549-0.html王昌林調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職),卸任社科院副院長職務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