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全球綠色化浪潮,近年來,上海箱箱共用也迎來了發展春天,海外營收持續增長,去年同比增長100%,并海外營收占比超40%。成立于2013年的箱箱共用在成立之初,便率先開啟“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戰略布局,成為“新質出海”的出海新勢力。作為一座擁有深厚工業底蘊和開放包容文化的國際化大都市,上海憑借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及長三角一體化、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等國家戰略的支持,孕育了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隱形冠軍”企業。
作為一家立足上海,走向全國,并成長為面向全球的智能包裝和循環服務平臺,箱箱共用一直以全球視野和時代眼光謀劃公司技術研發和創新,以軟實力賦能企業發展,以自主知識產權構建了穩固的產業護城河,成為中國循環包裝行業最早進行全球化布局的公司之一,通過全產業鏈條發力,走出了一條從產品到場景再到產業的“新質出海”進化路徑,不斷釋放上海制造的全球影響力。
“新質出海”核心邏輯要素
掌握定價權、鎖定雙長周期和一線發達國家
在2025年(第十屆)物流技術大會上,箱箱共用創始人兼CEO廖清新分享了公司十余年的全球化實踐經驗,并提出了系統化的“新質出海”思維框架。他強調,掌握定價權、鎖定雙長周期和選擇一線發達國家市場是實現“新質出海”的核心邏輯要素。
廖清新在演講中以A股上市企業數據為樣本,詳細解讀未來中國物流裝備出海的深層邏輯。他表示,可以將毛利率在10%以下的企業定義為產品出海企業,其核心特點是成本優勢,以價格取勝;毛利率在10%-30%的定義為場景出海企業,核心特點是具備解決方案能力,能滿足某種新場景需求,擁有軟硬一體化優勢;而毛利率在40%以上的出海企業可定義為產業出海企業,這些企業往往伴隨著產業顛覆性變革,以整體產業升級換代為視角,形成先發優勢,推進本地化制造布局,其中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變革帶來的三電(電池、電機、電控)零部件出海就是典型代表。
廖清新強調,“從數據上看,出海企業如果想實現40%以上毛利,手上必須有一個利器,那就是擁有定價權。所以,中國的企業應該把掌握定價權作為努力目標,因為定價權會帶來更高毛利率,由此讓企業具備持續研發投入的能力和空間。因此,‘是否擁有定價權’被視為‘新質出海’進化是否成功的標志。”
此外,通過研究發現,實現“新質出海”還需鎖定“雙長周期”(研發周期長、產品生命周期長)細分領域以及選擇一線發達國家市場。廖清新指出,產業研發時間投入越長,產品生命周期就越長;反之研發投入越短,產品生命周期就越短。對于產業型出海,需在硬件和軟件研發的同時,強化對生產制造過程中的材料、工程、工藝、產線、裝備、自動化等方面的全鏈條研發投入,更長的研發周期將帶來更久遠的生命周期,出海“新三樣”就是“雙長周期”的典型代表。
從市場數據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五個一線發達國家人口總量接近7億,人均GDP約為6.3萬美元。而其他18個新興出口市場的總人口約28億,人均GDP不足6000美元。一線發達國家具備高支付能力,認可價值并愿意為價值支付更高價格,產品和服務只有進入這些市場,才意味著真正收獲出海紅利。
立足上海,服務全球
“新質出海”釋放上海制造全球影響力
作為一家扎根上海的企業,箱箱共用始終以全球視野謀劃企業發展。在國內,箱箱共用積極踐行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以上海為軟實力中心,打通原創設計、智能制造和循環運營的全產業鏈。公司在江蘇南通和浙江臺州投資建設總計60,000平方米的智能制造基地,憑借全鏈條智能化與數字化能力,打造了中國首個智能包裝循環服務平臺,投資了200萬套智能循環包裝資產,并圍繞核心產業經濟帶部署了2500家上下游服務網絡,覆蓋食品飲料、化妝品、非?;瘜W品、汽車及家電零部件、生鮮冷鏈等近40個細分場景,使包裝循環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型基礎設施。面向國際,箱箱共用的業務已拓展到了英國、德國、法國、美國、日本等一線發達國家。通過與海外合作伙伴達成戰略合作,向多個國家輸出中國原創的智能包裝循環技術和場景解決方案,賦能本地合作伙伴快速贏得增量市場,構建“中國研發+海外制造+海外專利+市場共建”的反向OEM模式,持續邁向產業出海“進化”
箱箱共用的“新質出海”成果不僅展示了上海制造業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更是一批勇于國際突圍、實現高質量出海的上海創新企業縮影。未來,箱箱共用也將沿著從產品到場景再到產業的“新質出海”進化路徑不斷“進化”,在全球市場上繼續書寫屬于上海制造的新篇章。(咸寧新聞網)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1-42467-0.html綠色浪潮中的上海力量:解碼箱箱共用“新質出?!边M化路徑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