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譚鐵牛委員對此深有感觸。“著力增強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科技支撐力,是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他表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必須擔負起基礎研究主力軍、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和重大應用成果孵化器的重要使命,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增強基礎研究原創能力,是提升科技支撐力的起始點。譚鐵牛委員表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發揮多學科的綜合優勢,聚焦國家重大需求,瞄準國際學科前沿,深耕基礎研究,為技術創新提供理論基礎和智力支持。近年來,南京大學全力推進“國家基礎研究創新提升工程”“學科突破先導項目”,持續加強對基礎學科的精準支持,加快推進原子極限微制造實驗設施等大科學裝置和“羲和二號”等重大工程重大研究計劃建設。2024年,南京大學科研人員在世界上首次觀察到具有引力子特征的準粒子,開辟了在凝聚態物質中研究量子引力物理的新道路。“我們將進一步發揚學校基礎研究見長的優勢,為科技創新提供更多更好的源頭活水。”譚鐵牛委員說。
強化關鍵技術攻堅能力,是提升科技支撐力的著力點。譚鐵牛委員表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勇挑重擔,在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上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應有作用。南京大學堅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組織化推進跨學科團隊瞄準關鍵核心技術,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譚鐵牛委員介紹,南京大學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蘇州校區建設,著力發展壯大“新工科”,持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在全鈣鈦礦疊層太陽電池、工業廢水治理技術與裝備等領域不斷取得技術突破。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是提升科技支撐力的落腳點。譚鐵牛委員表示,應持續深化校企校地合作,以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速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更好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南京大學錨定國家與地方產業發展需要,著力將南大‘創新變量’轉化為國家和區域‘發展增量’。”譚鐵牛委員介紹,“我們持續深化與地方政府共建,通過‘深挖潛力、外擴合作、資本賦能’等舉措,構建‘中心+節點’的互動建設模式,全面融入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建設。同時,我們積極推進與中國科學院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合作,匯聚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更大合力。”
譚鐵牛委員表示:“我們將不斷強化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移轉化,持續增強學校的科技支撐力,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專題:2025兩會科教之聲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8-2316-0.html譚鐵牛委員:增強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支撐力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