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將全面取消績點的消息,引發了輿論關注。圖/北京大學微信公眾號
近日,話題“北大將全面取消績點”沖上熱搜。
據光明日報報道,7月25日,北京大學在校內網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本科學業評價工作的通知》,內容包括從2025級學生起,在各類含有學業評價的工作中不再使用績點;課程考核成績可采用百分制或等級制進行評定和記載(等級制成績不換算成績點);不再設置指導性課程成績優秀率指標。
在學業評價中不再使用績點,這一改革的目的,是擺脫“唯績點論”,讓學生不再簡單卷學分,而是把更多時間用于創新實踐,重視創新創造能力培養與綜合素質發展。
近年來,我國大學都在推進這方面的改革。但總體看,推進學業評價改革,還需破除評優、升學中的名次評價,強化多元評價,以及加強對學生的生涯教育,拓寬其畢業時的多元選擇,并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我國大學對學生的評價,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百分制評價;第二階段是績點制評價,一門課程的績點滿分為5分或者4分;第三階段,也就是現階段,大學開始探索等級制評價,給學生A、B、C不同等級評定。
從百分制到績點制,再到等級制,目的是防止學生為提高一分而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影響其創新能力與綜合素質培養。其中的基本邏輯是,考85分以上都是A,學生就沒有必要為考90分而投入過多時間。
實行績點制,用意就是破除百分制的“每分必究”的弊端。但為何績點制評價,還是讓學生卷學分呢?其主要原因,一是評優、升學中的單一評價,即用平均學分績點的高低排序,進行名次評價;二是不少本科畢業生把讀研作為畢業選擇,在北大等名校,爭奪保研名額的競爭十分激烈,而學業成績在保研中占最大的權重。
這就讓學生不得不卷績點。因為,一門課程考得不好,績點只得3分,就會拉低平均學分績點。另外,由于最終要按平均學分績點排序評價,不少學生質疑還不如實行百分制。按照績點制,一門課程考89分,績點就少0.3。
這也是把績點制改為等級制存在的問題。如果仍要按等級評分排出高低,大學生就會從卷績點變為卷等級,評價學生就會用有多少個A、B排序。而且,為了避免出現同名次問題,還會把等級進一步細化,如把A分為A+,A,A-,進行全年級排名。
假如大學在實行等級評價時,還進一步強調“全面發展”,要求評國家獎學金,或者保研學生不得出現一個C,就會導致更嚴重的等級評價焦慮。這類問題,在一些省份的中高考等級評分改革中,都已經發生。
也就是說,課程評分的績點制與等級制,最后都受制于評優、升學中名次評價。這是推進學業水平評價改革必須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為此,大學必須切實建立多元評價體系。近年來,我國大學在評優、保研中,一直在探索多元評價體系,但對大部分學生來說,評價就取決于學業成績,而且,大學生及家長接受的也是學業成績評價。所以,大學有必要根據學科、專業的特點,由教授委員會與學術委員會一道,論證、設計不同學科專業學生的多元評價體系。
同時,要遏制考研高考化與保研功利化。北大等多所高校畢業生選擇深造的比例已經超過70%,這和學校的研究型辦學定位有關,也有學生受近年來“考研熱”影響的因素。為此,大學要重視對學生的生涯教育,引導學生從自身興趣、能力出發,規劃適合自己的升學路徑。
還有必要結合超過70%學生選擇深造的現實,在人才培養中,選擇更多的學科、專業開展本碩博連讀培養,把學生從準備升學的學業內卷中解放出來。如此,大學教育方能實現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目的。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趙琳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6-3094-0.html北大全面取消績點制,把學生從卷學分中解放出來 | 新京報快評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