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新疆國恒新能源有限責任公" />
“在這500平方米的光伏板下,能收獲2噸左右的果蔬……”1月18日,新疆國恒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謝飛,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2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基地內介紹著去年試驗成果。
1月2日,新疆國恒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的光伏大棚里,農業技術員(右)指導工人進行菜苗管理。林國強攝
近年來,阿拉爾市立足南疆光熱資源稟賦和土地優勢,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光伏發電基地建設,同時,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光伏+”項目也在積極推進。
2024年,曾在光伏產業技術管理領域深耕多年的謝飛意識到,單純的技術管理已難以契合產業發展的新需求。于是,他帶領團隊投身“光伏+種植”這一全新領域。
“我對光伏電站的設計、建設和運營流程等較為熟悉,但面對‘光伏+種植’這一全新領域,一切需要重新學習。”謝飛說。
“光伏+種植”涉及農業、生態、環境等多個領域的知識,為實現轉型,謝飛大量閱讀農業種植、生態修復等方面的書籍和資料,積極參加相關培訓課程和學術研討會。通過不斷學習,他逐漸掌握了農業生產的基本知識,了解了不同農作物的生長習性、土壤要求和病蟲害防治方法。
謝飛還帶領團隊深入田間地頭,與當地團場職工一起勞作,虛心請教種植技術,不斷探索適合光伏板下種植的作物品種和種植模式。
“光伏+種植”不僅是農業種植的簡單延伸,更是光伏技術與農業生產的深度融合。謝飛說,通過優化光伏板的布局和傾角,在提高光伏發電效率的同時,為農作物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利用光伏電站的儲能系統,為農業灌溉、溫室大棚等提供穩定的電力支持,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
截至目前,大棚產生綠電量8.46萬千瓦時;芹菜預估年產量1000公斤,西紅柿800公斤,草莓600公斤,生菜580公斤。
去年,總裝機容量1.52兆瓦的“光伏+種植”示范區,減少燃煤消耗48.9噸,減少碳排放147.5噸。
“我們現在有6座大棚,下一步,將加大在‘光伏+’領域的投入力度,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設備,提高農業生產的智能化水平。同時,積極探索光伏與畜牧業、漁業等產業的融合模式,打造更多示范項目。”謝飛說。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4-855-0.html500平方米的光伏板下 他種植出2噸果蔬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