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4月8日電(牛博)三月底的大別山北麓,晨霧未散,寒意未褪。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長竹園鄉白沙嶺萬畝油茶園中,深綠色的油茶樹如毯般鋪滿連綿山丘。走近一株油茶樹觀察,枝頭掛著凋零的花朵,撥開花瓣便能看到發育中的油茶果。
白沙嶺萬畝油茶基地 中新經緯 牛博攝
“霜降(10月23日)前后,這些油茶果才能成熟采摘。”商城縣長園野生茶油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大國對中新經緯說。
油茶籽 中新經緯 牛博攝
作為“中原油茶第一鄉”,長竹園鄉油茶種植面積已超12萬畝。“我們鄉家家戶戶種油茶。”長竹園鄉鄉長董長城介紹,油茶產業帶動長竹園鄉5000余戶群眾增收,長竹園鄉僅油茶一項每年戶均收入1萬元,最高可達20萬元。
“慢功夫”培育出高價值
油茶樹有“抱子懷胎”的特性:每年10月開花,次年10月果實才能成熟,從開花到采摘需跨越秋、冬、春、夏、秋五個季節。采摘時,同一株樹上往往同時存在花朵和成熟的果實,機械采摘會損傷花蕾,因此只能依賴人工。每年霜降前后都能看到漫山遍野農戶采摘油茶果的畫面。
山茶油是油茶籽榨出的油,富含油酸和亞油酸,有助于軟化血管、降血脂等。山茶油的煙點超過200度,更適合中國人的烹飪方式。作為油茶的主要種植區之一,商城縣已有2300多年的油茶種植歷史。近年在政策扶持下,基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當地百姓成功通過發展油茶產業實現增收。
在長園野生茶油有限公司的產品展廳,中新經緯看到包裝精美的山茶油,隨手在電商平臺搜了價格發現,市場價每斤超過了百元。
為何這么貴?丁大國介紹,除了人工養護成本高,生長周期長也是原因之一。
“油茶產業堅持下來十分不易,原因在于其投資前期根本見不到收益。”丁大國感慨道,油茶苗需要培育兩年才能在山上種植,老品種油茶苗需要再等8到10年才能開花結果,畝產茶油僅為5-10公斤。漫長的投資回報周期曾讓許多農戶望而卻步。
丁大國向中新經緯介紹油茶籽 中新經緯 牛博攝
多年來,商城縣與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幫助地方選育合適的油茶品種。在長園野生茶油有限公司,中新經緯看到,該公司正在培育的新品種油茶苗在培養田中萌發,一部分嫁接在砧木上的油茶芽條已抽出新枝。丁大國算了一筆賬,“我們引進的良種培育好種到山上,掛果時間將縮短至3-5年,畝產將提升至20-30公斤,最高達60公斤。”
此外,山茶油的高品質也是實實在在的價值支撐。丁大國表示,山茶油含有多種礦物質元素。其油酸含量超80%,有助于軟化血管、降血脂;茶油的煙點可達200°C以上,用茶油炒菜會更少產生油煙,也更適用于中國人的烹飪習慣。
“有人說山茶油是‘東方橄欖油’,但我覺得山茶油是比橄欖油更優質的植物油。”該公司董事長謝煥友補充道。
山茶油 中新經緯 牛博攝
多方聯動,按下產業發展“加速鍵”
在商城縣油茶產業發展中,“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成為核心引擎,吸納全縣15萬余人進入產業鏈條。
其中合作社扮演了關鍵角色。以長竹園鄉為例,長園油茶專業合作社整合了六萬畝油茶基地和百畝良種育苗基地,促進規模化、標準化生產;設立油茶技術培訓學校,幫助農戶提升種植水平;擔當著全產業鏈服務提供者,從種苗供應、農資采購到加工銷售等一體化服務,構建著“產供銷一體化”鏈條,同時拓展儲藏、包裝、運輸等配套服務,降低農戶市場風險;在市場開拓上,制定產品質量標準,注冊商標,增強市場競爭力。農戶則可通過土地入股、勞務參與、自主經營等方式獲利。
丁大國向中新經緯介紹油茶樹 受訪者供圖
為了盤活產業發展,當地政府也想了很多辦法。例如提供補助、補貼,2020年―2022年,累計發放油茶專項補貼超9000萬元,惠及了6萬林農;配套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為產業發展筑牢根基;指導經營主體在油茶進入盛果期之前,利用空閑土地間作套種花卉、藥材等短期作物,既增加了經濟效益,又有效緩解了前期投入的壓力。
在油茶產業帶動下,商城縣全縣油茶已發展到33.6萬畝,其中掛果面積約20萬畝,年產鮮果5萬噸,全縣茶油毛油產量達3000噸,年產值達5.77億元。
三產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油茶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為當地人提供了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也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
從經濟效益看,商城縣已構建起涵蓋種植、加工、銷售及衍生品開發的完整產業鏈,擁有年加工能力500噸以上的茶油加工企業4家,油茶加工作坊57家,各類油茶專業合作社126家,這些企業不僅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題,還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直接帶動了當地人增收致富。在深加工領域,政府大力支持企業研發高附加值產品,如茶油護膚品、軟膠囊等,極大開發了油茶的經濟價值。
同時,商城縣還將目光投向了鄉村旅游領域,積極推動油茶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油茶林的生態景觀價值,打造了包括觀景臺、生態步道在內的多處景點,并舉辦了商城縣(大別山)首屆、第二屆油茶花節等活動,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開發農家樂、采摘園等體驗式項目,商城縣實現了“以短養長”的策略,不僅豐富了油茶產業內涵,也為農村經濟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記者手記
3月27日至30日,我參加了“行走商城看變化”媒體采風活動,與來自《光明日報》《農民日報》《中華兒女》《科技日報》、新華社、人民網、央視網等媒體的記者深入商城縣鄉村一線,全景記錄老區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生動實踐。在走訪中,一些場景使我印象深刻。
在長竹園鄉武畈野菊花種植基地,鄉長自豪地介紹,通過種植野菊花,現在每年戶均能增收6000余元。
在磨盤山村彭灣組,依山而建的8套老舊村居小院通過整體規劃改造,已經變為古樸精致的民宿,宛如現實版“向往的生活”。
“項目全部完成后,年產值可2.2億元,處于業內領先地位。”在豫東南耕衍智慧農牧產業園蛋雞養殖場,負責人在大屏幕前向我們介紹一排排現代化雞舍時說道。
在吳河鄉的養兔基地、余集鎮馬嶺黃金茶基地以及汪橋鎮的邱灣民富酒廠、錦新制衣廠等地,我們也看到了類似的產業振興場景。這些地方普遍采用了“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既有效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又促進了農業與旅游業的深度融合。
一路走訪,商城縣展現出的產業發展活力令人贊嘆。該縣充分將自身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這些舉措不僅為當地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也生動展現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深遠意義與巨大潛力。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牛博:[email protected])(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羅琨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4-5475-0.html產業一線|河南商城:如何用“一滴油”撬動6億大產業?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