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具身智能同樣是國外前沿領域研究的焦點。解決繁重勞動、提供情感陪伴,以及輔助養老照護,它們的角色定位也越來越多樣。
聚焦生活場景,多家國際企業機構發力具身智能賽道
近日,在美國加州圣何塞舉行的英偉達年度開發者大會上,多款機器人紛紛亮相,適用于多個生活場景。一款由瑞士一家公司開發的機器人Milo,能夠幫助快遞員解決送貨上門的“最后一公里”。它可以獨立穿越沿途各種障礙,將包裹安全送到顧客家門口。據介紹,它的設計初衷就是減輕快遞員的勞動強度、提升工作效率。
從實際需求出發,滿足當代人的情感需求,提供“情感陪伴”功能也是目前機器人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由英偉達、谷歌DeepMind與迪士尼研究所合作開發的新型機器人技術項目Newton概念近日發布,其雛形機器人Blue隨著演示動畫結束而登上舞臺。不僅行走動作自然,且可以發出聲音與人類進行互動。值得關注的是,Blue所搭載的英偉達最新GR00T N1機器人通用模型。這一模型基于人類認知原理開發,能夠幫助機器人全面感知周圍環境,規劃合理的行動步驟,完成復雜任務。
另一方面,在日本隨著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斷攀升,目前日本護理人員的缺口約5萬人。為應對這一社會課題,日本早稻田大學、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等多家大學和研究機構共同開發了一款能夠輔助養老照護的人形機器人AIREC。機器人頭部的多個相機可以捕捉人的位置和姿態,再通過7處手臂關節的力矩傳感器計算出所需力度,確定好空間位置關系,幫助人類進行翻身。此外,機器人輔助起身、給人穿襪子以及進行號脈等功能也都在完善中。
日本早稻田大學新一代機器人研究機構教授 松本治:日本的少子老齡化問題正在迅速加劇,這樣的智能機器人能夠替代人類完成各種工作,從而解決這一社會問題,這也是這項研發的主要目的。
“大腦”“小腦”再進化,人形機器人又迎新突破
今年以來,人形機器人的進化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有的機器人具備一流的運動控制能力;有的則專攻流水線作業;還有的則致力于走入家庭,提供照護和陪伴。而一次次驚艷的表現背后,是人形機器人“大腦”和“小腦”等支撐系統的持續迭代升級。
前空翻、連續后空翻、側空翻,短短一個月,人形機器人頻頻刷新空翻技能的世界紀錄。在0.5秒內完成橫向的瞬時能量爆發,克服重心的劇烈沖擊,單側腿部承受的瞬時壓力達體重的4.5倍,全球首個實現側空翻的電驅機器人背后,是對運動控制能力的極限挑戰。
絲滑街舞、鯉魚打挺、格斗武術……機器人動作學習與執行能力再升級。近期,多家機器人公司發布最新視頻,人形機器人能夠應對各類舞蹈挑戰,實現流暢自如的動作表演。這些動作是動力系統、智能算法、感知技術等多維度的集成突破。
機器人的進化不僅有更發達的四肢,還有更聰明的頭腦。3月,一家人形機器人企業發布了最新機型,可愛的機器人褪去金屬殼,披上柔軟外衣,集合運動智能、作業智能、交互智能三類智能于一體。它可以騎車去幫我們買個菜、幫我們縫縫補補,還能更像人一樣和我們交流。
不僅能說,還要能看、能想、能判斷,這得益于機器人的多模態大模型。而毫秒級的反應速度,則是又一項模型的創新。
上海智元新創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彭志輝:包括用DeepSeek等一些AI工具,會發現它生成一段對話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我們做了模型的創新,以前DeepSeek是輸入文本,輸出的也是文本,再把文本轉成語音。我們用從圖像、從語音直接到語音,所以它中間省略了所有的計算過程。我們也在工程上做了大量的工程優化,所以使得它的時延可以做到毫秒級。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4-4668-0.html四肢發達頭腦聰明 人形機器人進化速度加快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