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第一資本體育館,美國總統特朗普展示其簽署的行政令。圖/新華社
上任不到一周,特朗普即開啟了他心心念念的驅逐非法移民的征程,第一槍則打向了哥倫比亞。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1月26日午間,哥倫比亞總統府發布公告,宣布決定派遣總統專機,接回將被美國遣返的哥倫比亞人。同日晚,哥倫比亞外交部也公告稱,哥政府已就移民問題與美國政府克服僵局,達成協議。
此前,美國兩架軍機載著戴鐐銬的哥倫比亞移民飛往哥倫比亞,哥倫比亞則拒絕了美國軍機入境。特朗普旋即下令對其采取一系列制裁措施。這不是一般的制裁,而是全面制裁,包括關稅、禁止哥倫比亞官員等入境、財政金融制裁等。
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美國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對移民采取如此激烈的措施了。而今,特朗普卻將遣返移民、防衛美國邊界作為其第二任期的頭號任務,移民議題不僅安全化了,更已朝著“戰爭”狀態演變——特朗普上任即向南部邊境增派了軍隊。
看起來,特朗普是動真格了,這符合他極限施壓進行大交易的行事風格,也深植于他的白人至上主義的理念。
特朗普對包括哥倫比亞在內的拉美鄰國大動干戈,的確讓國際社會大跌眼鏡,但對拉美國家來說,離著美國太近,是他們的宿命。
二次上任之前,特朗普就以移民和毒品問題為由,威脅要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高額關稅;上任之后,更第一時間簽署了一系列行政令,推翻了拜登政府的移民和邊境政策。
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在此次就職演說中提到了1798年的《敵對外僑法》。這一法案授權美國總統在戰時逮捕、監禁或驅逐敵對國家的僑民而無須對他們陳述具體理由,僑民也無權上訴。
為此,特朗普不僅宣布南部邊境進入緊急狀態,增派了軍隊,美國參議院還通過了一項法案,要求聯邦執法部門拘留涉嫌某些罪行的非法移民。
從時間線來看,特朗普政府已經緊鑼密鼓地對非法移民“開戰”了,而首先對哥倫比亞大動干戈,可以說只是一次“牛刀小試”。
可以看到,自2016年以來,特朗普便不斷攪動世界,他帶來的沖擊其實已經不是“黑天鵝”,而是改變世界政治進程的“灰犀牛”了。
首先,特朗普一些突破常規的言論往往會變成政策,這讓其相比于美國其他總統,更具威懾力。但特朗普此次對哥倫比亞的極限施壓,也造成了美國欺凌鄰國,肆意妄為的形象。
此次,哥倫比亞外交部發布公告后,白宮表示將暫停對哥加征關稅等事宜。換句話說,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的幾段話,便迫使哥倫比亞政府不得不屈服。這也再次體現了特朗普的“交易的藝術”——能動動嘴皮子解決的問題,就不動真刀真槍。
其次,移民和邊境問題已經是當前美國社會面臨的重大的挑戰,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就要求修建邊境墻,解決移民問題。這其實涉及美國的國家身份認同問題,用亨廷頓的話說,就是“誰是美國人”的問題。
事實上,美國人的身份認同是不斷變化的,從原來的白人清教徒到白人天主教徒,再到黑人以及拉美裔等有色人種,同在美國這個“大熔爐”里。但隨著白人人口顯著下降,美國可能成為以少數族裔為主的國家,便產生了這種身份認同危機。
反移民、邊境管控以及特朗普要求終止“出生公民權”等,也都是這種身份焦慮的體現。但特朗普采取極端的方式遣返移民,必然會造成美國以及國際社會的震蕩。
在此次就職演說中,特朗普誓言要“解放”美國,讓美國回歸常識,但他卻無視了《敵對外僑法》背后的歷史常識。
這部誕生于200多年前的《敵對外僑法》,是在大西洋彼岸的法國大革命背景下實施的。彼時,年輕的美利堅合眾國根基不牢,穩定尤其重要。但即便如此,這一法案也引起了一系列反彈,被指侵犯了美國憲法里的《權利法案》中諸多公民權。
而今200多年時間過去,特朗普仍然以近乎戰爭的心態和強硬政策遣返非法移民,造成的問題勢必比解決的問題更多,也更加復雜。
在特朗普第二個任期中,國內議題優先的傾向已經呈現出來,移民、邊境、性別、毒品、能源等一系列國內議題是其優先事項。
但是,早已世界化的美國,其國內議題從來不只是美國的內政,而是與國際體系聯系在一起,其一舉一動都值得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以此而言,未來四年,美國的鄰國和盟友可能都將承受更多的特朗普沖擊,而哥倫比亞只是一個開始。
撰稿 / 孫興杰 (中山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趙琳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4-1227-0.html“反移民戰爭”,特朗普第一槍打到了哥倫比亞 | 新京報專欄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