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產業,無疑將成為廣東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近日,華為、騰訊、月之暗面、智譜華章、逐際動力、匯川技術、普渡科技、庫卡機器人等來自全國各地的“明星企業”齊聚廣東,進行了一場座談會。政企雙方熱議,將匯聚最優資源、集聚最大力量,加快打造廣東成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高地。
在此前召開的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領域就被視作高技術、高成長、大體量的產業新支柱。“‘新春第一會’就把機器人作為重點產業提出,充分顯示了廣東對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廣東省機器人協會執行會長任玉桐接受時代周報專訪時說。
廣東省機器人協會執行會長任玉桐,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在任玉桐看來,廣東發展機器人、人工智能產業的最大優勢在于應用場景豐富和市場規模巨大。制造業急需機器人產品,因此研發的機器人產品馬上就能運用生產和試用,試錯了再改,這個過程來回反復推動了技術的快速更新。
2025年開年,以DeepSeek、宇樹科技為代表的“杭州六小龍”爆紅出圈,杭州被認為是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的高地。任玉桐認為,杭州在細分領域的技術創新和商業化應用等方面有極強爆發力。不過,廣東在以制造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上依然占據不可替代的領先地位。
以已經率先落地應用的工業機器人為例,有數據顯示,2024年廣東工業機器人年產量超24萬臺,占全國總產量的44%,連續5年位居全國第一。“機器人的生產和應用都在廣東,我們沒理由做不好。”任玉桐說。
發展機器人,廣東的優勢在哪里?
時代周報:多地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如火如荼。廣東有何優勢?
任玉桐:發展機器人產業,廣東至少有三點優勢。其一是市場優勢,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制造業基地,廣東有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應用市場,這無疑為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豐富的應用場景。
二是數量優勢。與最大應用市場相輔相成的,是完整的產業鏈和數量眾多的機器人企業。特別是珠三角地區,這里已經成為全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有數據顯示,廣東擁有機器人相關企業超過15.5萬家,位列全國首位。
市場和應用都在這里,也就意味著廣東具備了發展機器人產業的極佳基礎,甚至具備了率先走向世界前沿的潛力。此外,廣東擁有眾多優秀的科研機構和人才,也為機器人的技術研發提供了很好的支撐。
時代周報:具體來看,廣東機器人產業集群發展的情況如何?廣州、深圳、佛山等城市發展機器人產業各有哪些特點?
任玉桐:從整個產業集群來說,廣東機器人產業特點是技術產業鏈比較完整,關鍵零部件齊全,產業鏈上下游都可以找得到,組裝一個機器人完全沒問題。
而且每一個區域都有自己的特色。以深圳為例,這一改革開放的窗口城市已經成功培育了大疆、華為、騰訊等一批優秀企業,展現出強大的產業土壤和發展潛力。此外,近年來深圳在服務機器人和人形機器人領域也取得顯著進展,成為國內該領域的領軍城市。
與此同時,珠三角其他城市也在不同領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廣州在工業機器人方面表現強勁,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和市場份額,國內最早研發工業機器人的廣州數控就坐落在此;佛山在工業機器人本體制造方面表現突出,包括庫卡等企業在國內行業中占據領先地位;而被認為是世界工廠的東莞,則在機器人的集成領域具有顯著優勢,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
這些都是歷經多年發展,逐漸積累下來的成果,短時間內不易被其他地方所取代。
時代周報:近日廣東舉行的這場座談會,將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兩大產業并置。在你看來,這是出于什么考慮?推進機器人與人工智能之間的協同創新,廣東又有何長處?
任玉桐: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之間的聯系非常緊密,甚至可以說是相輔相成。
生成式人工智能出現之后,市場普遍認為這一技術能夠成為機器人的“決策中樞”,承擔感知、分析與自主決策等高級功能。同時,更側重于機械執行與場景落地的機器人,則可以為迅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提供執行和交互的平臺。
兩者雖屬不同領域,但深度融合方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能機器人”。當前亟待突破的,是如何將人工智能的算法能力與機器人的硬件性能高效結合,形成大腦與軀體的統一。
廣東作為機器人產業的重要集聚地,不僅有助于機器人產業自身的發展,其廣闊的制造業、服務業場景還能吸引優秀的人工智能企業前來合作,并以此形成強大的產業集聚效應。這正是廣東的優勢所在。
把梯子架到正確的位置
時代周報:廣東有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應用市場,Deepseek、宇樹科技這類明星企業卻誕生在杭州。為什么?
任玉桐:這是一個好問題,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廣東企業在機器人領域的創新實力毋庸置疑,只是在品牌塑造和市場推廣方面相對保守,缺乏“網紅效應”。
“主動出擊”的策略值得借鑒,廣東需要更多企業敢于“走出去”,通過展會、路演等方式展示自身實力,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
另一方面,廣東確實也有可以提高的地方。比如,廣東發展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產業的土壤足夠肥沃——產業鏈最全、企業數量最多、應用場景最廣,政策扶持的力度卻慢了半拍。
比如產品補貼。新加坡當地政府對優秀企業和優質產品的補貼力度高達50%以上。這樣一臺價值10萬元的機器人,用戶實際只需支付5萬元,這對市場的發展有極強的刺激作用。廣東曾推出過最高30%的補貼政策,不過執行時間短且缺乏延續性,一定程度上可能影響了企業的信心。
如果能營造出一個從上到下都高度重視的產業生態環境,優秀的企業自然會脫穎而出。
時代周報:扶持政策的缺口之外,還可能存在哪些不足之處?
任玉桐:投融資也同樣非常關鍵。尤其對于技術實力突出但面臨階段性困境的初創企業而言,亟需針對性扶持。當前,部分技術領先企業因市場拓展或研發投入過大而資金遇困,若能得到專項投融資支持,將有效避免因短期壓力被迫退出市場的情形。因此,設立能夠精準投向核心技術攻關、產品迭代及場景應用等環節的機器人產業基金,也非常關鍵。
這一點,黃埔區已經作出了很好的嘗試。最新印發的《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科技創新創業投資母基金直接股權投資實施細則》中提出,“種子直投、天使直投單項目最高允許出現100%虧損”,這意味著國資容錯容虧再向前邁進了一步。
此外,政策對于機器人落地場景的引導也非常重要。比如,能不能引導國有企業開放更多的機器人應用場景?或者能否搭建一個官方協同平臺或者高端論壇、展會,推動人工智能企業與傳統企業的合作與創新?
機器人的研發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經過反復試錯和實驗應用,并從中不斷發現問題、修正問題,這是產品研發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如果企業的產品無法得到應用,即便產品本身再優秀,也難以實現其價值。而如果能將機器人的應用,從原本的工業向教育、醫療、城市管理、交通等其他場景擴大,對于推動企業創新和產品落地同樣有重要意義。
機器人被普遍視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而廣東手里已經有了摘冠的梯子——全球最大市場、最全產業鏈和最強制造基因。現在需要的,只是把梯子架到正確的位置。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2-823-0.html專訪廣東省機器人協會任玉桐:廣東沒理由做不好機器人產業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