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金融專家建議:美聯儲應建立緊急計劃,以便在規模達29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市場爆發危機時,強制平倉高杠桿對沖基金交易。
當前對沖基金在美國國債基差交易(利用國債現貨與期貨的微小價差套利)上的押注高達1萬億美元。若這些頭寸被迫惡性平倉,不僅會癱瘓國債市場,還將波及其他金融領域,要求美聯儲進行干預以確保金融穩定。就像2020年3月新冠危機時,美聯儲被迫在幾周內狂買1.6萬億美元國債救市那樣。
芝加哥大學Anil Kashyap、前美聯儲理事Jeremy Stein等四位學者在布魯金斯學會報告中提出:采用“對沖式購債”替代傳統QE是一種更好的介入方式:當美聯儲需要干預時,在購買國債的同時賣出等量期貨合約對沖(既注入流動性又避免扭曲期限溢價);這種方法“可以成為美聯儲政策工具包的一個有價值的補充”。針對性解決基差交易風險——目前該交易規模已達2020年時的兩倍(約1萬億美元),且集中在不到10家對沖基金手中。
如果對沖基金需要迅速平倉,危險在于債券交易商可能無法處理突然出現的巨大交易量。當美聯儲不得不在2020年進行干預時,基差交易總額約為5000億美元,僅為今天的一半。作者們寫道:“為了減輕交易商的壓力,美聯儲采取購買美國國債并通過出售期貨來抵消這種購買,這就足夠了。”
通過這種“基差購買工具”,就可以避免對交易商造成擠壓,以免擾亂其它市場活動——比如為美國國債提供二級市場流動性,以及在回購協議市場中充當中介。
該文件承認,“救助對沖基金”將引發道德風險等問題,該機制的存在可能會鼓勵對沖基金承擔更多風險。但Stein說,“比較的基礎不應該是‘沒有道德風險’。”
這是因為2020年直接購債的案例已成為美聯儲政策記錄的一部分。單純購買國債會帶來自身成本。這會消除國債市場的“期限”,因為美聯儲購買的是隨時間到期的證券并創造銀行準備金,而準備金需支付隔夜利率。作者強調,這可能模糊金融穩定操作與貨幣政策之間的界限。
他們指出,美聯儲大規模購債的成本還體現在該央行向財政部上繳利潤的減少。美聯儲仍在縮減其2020-2022年期間實施的量化寬松購債規模。
Kashyap在周二的記者電話會上表示:“購債是一種不夠優雅的操作方式。” 他補充道:“購買行為很像量化寬松,并可能影響期限溢價,這里的期限溢價指投資者持有長期證券相對于滾動持有短期證券所要求的額外收益。”
作者建議拍賣捆綁式基差組合包,一級交易商需同時提交擬出售的現貨證券和擬購買的期貨合約。美聯儲可為這些組合包設定最低投標價——通過強制對沖基金接受折價懲罰來限制道德風險。
四位專家表示,新提議的做法明確區分了市場支持與貨幣政策驅動的量化寬松(QE)。另一優勢是該工具本質上可自我清算——無需考慮未來債券出售時點或新量化緊縮計劃,還能保護美聯儲免受利率風險影響。
作者還認為,基差購買工具與“當前公開市場操作并非大相徑庭”。美聯儲已通過常備便利或公開市場操作進行回購交易。論文指出,由于基差交易涉及即期買入和遠期賣出,其“概念上與回購交易非常相似”,唯一區別在于買賣雙方交易對手不同。
作者寫道,這種新工具的合法性“是個重要問題,但超出本文討論范圍”。
近年來政策制定者提出多項改善美國國債市場運作的建議,包括調整削弱交易商能力的銀行監管規定、建立美聯儲可直接向對沖基金放貸的常備回購便利,以及對回購融資的國債購買實施最低保證金要求。國債及回購交易的中央清算強制規定將于2026年12月31日生效。
Stein說:“對沖基金處于非常激進的位置,相對較小的基差變動就可能將它們擠出市場。交易商似乎并未做好充分準備應對這種情況。”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14-8013-0.html美聯儲被吁籌建“強制平倉”救市工具 “精準拆彈”萬億美元基差交易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