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可以看到消費是一季度經濟的主要動力。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稱“社零總額”)達124671億元,同比增長4.6%。最終" />
誰拉動了經濟增長?
如果看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可以看到消費是一季度經濟的主要動力。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稱“社零總額”)達124671億元,同比增長4.6%。最終消費支出拉動GDP增長2.8個百分點,貢獻了一半以上的經濟增長。
具體到各省份上,今年消費表現如何?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全國31個省份(不含港澳臺)中,有28個省份的社零總額都是正增長,其中18個省份的增速跑贏全國均值。
分區域來看,中西部地區最敢花錢。數據顯示,在社零總額增速排名前十的省份中,中西部地區就占7位,其中西藏、湖北、河南位居全國三甲,社零總額增速分別達到11.1%、7.3%、7%。
從社消零總額來看,截至發稿已有22個省份公布相關數據。作為頭部經濟大省,江蘇和廣東、山東一季度消零總額均突破萬億元,分別為1.24萬億元、1.18萬億元、1.01萬億元,暫居全國前三位。
誰在狂飆,誰跑慢了?
31個省份中,西藏以11.1%的社零總額增速名列榜首。
實際上,近年來西藏消費熱度持續保持高位。數據顯示,2022年-2024年,年均增速達到8.9%,位居全國前列。
這一亮眼表現,主要得益于西藏旅游業的快速復蘇、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以及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西藏商貿流通體系不斷完善,為消費市場注入了強勁動力。
而今年一季度,在拉動西藏社零總額增速的諸多因素中,以舊換新政策發揮了顯著的推動作用。
數據顯示,截至4月初,西藏全區已使用補貼資金4722.03萬元,實現消費品以舊換新64636筆,帶動銷售額2.83億元。這其中,汽車、家電、家具以及手機等數碼產品增長明顯,對激發市場活力、提振消費信心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西藏作為旅游熱門地,旅游消費熱度持續升溫。
2025年春節期間,西藏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238.12萬人次,同比增長16.56%,實現旅游總花費19.45億元,同比增長13.68%。此外,餐飲、零售、旅游等重點領域消費需求旺盛,重點監測的35家商貿企業累計實現銷售額達3859.17萬元,同比增長7.79%。
西藏日喀則仲巴縣扎布耶錯自然風光 圖源:圖蟲創意
除西藏以外,今年一季度,湖北和河南的消費市場,也十分火熱。一季度,湖北社零總額達到6887.19億元,同比增長7.3%;河南社零總額為7400.54億元,同比增長7%。這兩省份的消費增速排全國第一、第二位。
細分來看,湖北主要依靠服務性消費拉動,河南則通過以舊換新政策獲得了紅利。
每年春季,湖北的文旅消費便是一大熱點。以武漢為例,“櫻花經濟”在春季期間帶動了餐飲和住宿消費的激增。同時,清明假期期間,黃鶴樓、晴川閣等熱門景區的接待量同比翻番。
在文旅市場的火爆情形下,一季度,以文旅、數字消費為代表的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同比增長15.5%,增速位居八大類生活消費支出之首。這其中,湖北文旅收入突破1200億元,對消費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35%。
而河南作為人口大省,本身就擁有著強大的消費潛力。隨著各地加力擴圍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了相關商品的消費需求。
數據顯示,在細分的消費類型中,今年1-3月,河南在通訊器材、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領域消費增長顯著,同比分別增長76.2%、33%,比上年同期加快42.9個和27.2個百分點。
河南鄭州城市風光 圖源:圖蟲創意
時代周報記者觀察到,今年一季度,反倒是高能級城市消費趨于保守。數據顯示,31個全國省份中,上海、天津、北京三地社零總額同比負增長,降幅分別為1.1%、2.3%、3.3%。
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地區消費增速放緩主要受產業機構升級調整和外貿形勢不明朗的影響。
具體來看,這些城市在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居于國內領先水平,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資本密集型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但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口外遷,拉低了消費規模。
“此外,北京、上海等東部沿海省市是我國與進出口外經貿交流的主體,國際貿易形勢的多變,干擾了東部地區經濟的總體表現,導致企業、居民收入增長態勢受到了一定影響,拉低了居民消費意愿。”曾剛說道。
面對著消費增長乏力,提振消費的政策也開始加碼。
例如,《上海市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指出,要支持青年等重點群體就業,提高居民收入,著力減輕家庭“三育”、醫療、養老等負擔。并加強財稅優惠、金融支持、產業引導等政策協同,對內對外加強消費市場質量管理和品牌建設,加強文旅主題推介,提升服務感受度和消費便利度。
中西部更敢花錢
從地區來看,今年一季度,中西部地區的消費市場表現尤為突出。
數據顯示,在18個中西部地區中,有八成地區的社零總額增速跑贏全國均值。與此同時,在增速排名前十的省份中,中西部地區占據了7席。中西部的消費怎么這么猛?
從市場表現來看,原因也清晰可見。
近些年來,不少國際潮牌和知名餐飲品牌紛紛在中西部城市布局,以及夜市、文化活動不斷增多,激發了消費者的參與熱情和消費欲望。例如,僅2024年,成都就引進首店超820家,創6年新高,不僅為當地消費者帶來多元化的選擇,還吸引了眾多年輕消費者前來打卡體驗。
近年來,文化旅游業也逐漸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拉動消費的重要動力。從旅游熱門城市長沙、武漢、重慶等,再到近年來因網絡傳播而紅極一時的天水等三四線小城,越來越多中西部城市通過豐富的文化活動和美食,吸引了大量游客。
與此同時,通過成渝雙城經濟圈、西安都市圈等國家級城市群的加速布局,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網絡不斷完善,將周邊地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加速匯聚,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也激活了消費潛能。
成都春熙路夜景 圖源:圖蟲創意
除以上因素之外,人口結構優勢也是推動中西部消費增長的重要原因。
時代周報記者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4》,對31個省份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梳理得出,從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四個區域來看,全國31個省份中,中西部省份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的均值約為13.84%;東部、東北地區分別為15.54%、19.53%。
曾剛表示,中西部地區的中老齡化程度較低,勞動力群體比例較大,能夠支持區域內的總收入增長。其次,年輕一代的消費觀念更加開放,消費習慣與偏好趨向多樣化,為消費市場的持續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除此之外,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電商平臺大幅增加。例如,某些平臺通過千億扶持政策,向西部投放大量資源,包括金融支持、流量扶持和人才培養等,這也為消費市場提供了支持。”曾剛說道。
而對于未來中西部地區的消費趨勢,河海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奇洪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互聯網營銷打破了區域差異,使得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處于相同起跑線。
“未來,中西部地區將不斷涌現更多像重慶榮昌、甘肅天水消費爆火情況,東部一二線城市及中西部中心城市則以旅游消費、文化消費、外國游客消費(中國對外國免簽政策)為主情況。”劉奇洪說道。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1-46008-0.html31個省份,誰的消費實力更強:粵蘇魯破萬億,中西部增速更快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