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優秀的公司賺取利潤,偉大的公司贏得人心。”
一、停更5天后,雷軍首次發聲
不知不覺,小米竟已走過了15個年頭。
介于此,在微博上停更了近5天后的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終于再度公開發文。
在雷軍短短幾天的沉默里,仿佛整個小米集團都變得安靜了許多。
這一次,雷軍在微博上寫道:“小米的創業路已走過了15年。這只是開始,我們會繼續努力。”
依然是那個謙遜而勤勉的態度。
15年,對于一家企業來說,不算長也不算短。
但對于小米來說,這充實的15年創業歷史,充滿了挑戰與機遇、挫折與輝煌。
對于小米的第15個生日,小米的高管團隊在雷軍發文后也紛紛表態。
小米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林斌轉發雷軍的微博并表示:“感謝大家15年的支持!”
小米總裁盧偉冰則充滿信心地說:“十五年,新起點!”
小米中國區市場部總經理、REDMI品牌總經理王騰轉發并表示:“小米創業十五周年,無限進步。”
圖源:微博
小米高級副總裁、國際部總裁曾學忠也送上祝福:“生日快樂小米加油。”
最令人感慨的還是小米新媒體總監@神得強Steven 分享的一張老照片。
照片中雷軍等14名創始團隊成員和1位投資者圍在一鍋小米粥前,臉上洋溢著對未來的期待與剛創業時的興奮。
小米第一位女員工管穎智記錄下了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圖源:微博
15年來,雷軍帶領小米取得的成績堪稱華麗。
根據小米2024年全年財報顯示,小米集團總收入達到3659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35.0%;
凈利潤為236億元,同比增長34.9%;經調整凈利潤為272億元,同比增長41.3%。
在汽車業務方面,2024年小米交付新車136854臺,2025年全年交付目標更是提升至35萬臺。
小米SU7 Ultra更是提前完成全年1萬臺銷量目標,成為市場上的爆款車型。
此外,小米智能手機業務也表現強勁,4K-5K元價位段市占率24.3%,排名國內第一。
從最初的智能手機市場,到如今的智能汽車領域,雷軍帶著小米完成了一個個不可思議的創舉。
15年,只是一個開始,未來的小米,還有更多的可能。
二、回顧雷軍這15年:從一碗“小米粥”到一個“科技巨頭”
從2010年的一碗“小米粥”到如今的科技巨頭,雷軍和他的團隊用15年的時間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而這一切,都始于一個簡單的想法:用互聯網思維做手機,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的樂趣。
圖源:微信
雷軍創業的故事始于1998年。
當時,雷軍已經是一位在科技行業摸爬滾打了多年的老兵。
那時的他,已經在金山軟件擔任過CEO,帶領著金山從困境中殺出并成功上市。
然而,1998年,雷軍通過1000萬元收購網易失敗的事件,發現互聯網的發展日新月異,甚至已經開始讓他有一些看不懂了。
因此,雷軍決定親自創業,投身于這場席卷全球的互聯網浪潮中。
起初,或許是他還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雷軍的第一次創業只是在金山內部發展了一個名為“卓越網”的網站。
但由于當年互聯網泡沫崩盤,卓越網于2004年以7500萬美元的價格被亞馬遜收購。
彼時的雷軍沒有想到,只要再撐半年就將迎來中國B2C電商的春天,卓越網倒在了曙光的前夜。
圖源:知乎
2010年4月6日,小米在北京中關村銀谷大廈的一間小辦公室里正式成立。
那天,雷軍和初創團隊的成員們一起喝了一碗小米粥,慶祝公司的誕生。
這碗小米粥也被人們認為是雷軍與小米這么多年故事的開場。
小米的第一款智能手機于2011年8月正式發布。
這款手機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高通處理器,搭載了自主研發的MIUI操作系統,定價僅為1999元。
這一價格在當時的智能手機市場中極具競爭力,小米迅速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成為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一匹黑馬。
圖源:小紅書
隨后的幾年里,小米通過互聯網營銷模式迅速崛起。雷軍和他的團隊利用社交媒體和線上渠道,與用戶建立了緊密的互動關系。
2015年,小米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
這一年,小米的智能手機銷量突破了7000萬臺,成為國內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機制造商。
雷軍隨即提出了“互聯網+”的概念,強調通過互聯網技術提升傳統行業的效率和用戶體驗。
同時,小米還逐步擴展了產品線,涉足智能家居領域,推出了智能手環、空氣凈化器、掃地機器人等一系列智能硬件產品,構建了一個龐大的智能生態系統。
可惜隨后小米的銷量迎來腰斬,小米手機銷量暴跌到4100萬臺,甚至出現了供應鏈斷裂、庫存積壓等一系列問題。
當時外界對小米普遍唱衰,人們總是在說“雷軍老了”。
直到2018年7月9日,小米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并與林斌留下了這張經典的合照,“苦中作樂”。
圖源:小紅書
上市后,雷軍更加拼命地為小米奔波。
這一年,小米加強了生態鏈建設,還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初步的顯著的成功。
特別是在印度等新興市場,小米通過本地化策略和高性價比的產品,迅速占據了市場份額。
2019年,小米在印度市場的智能手機銷量連續多個季度排名第一,成為印度市場的領導者。
在此之后,小米靠著海外市場的爆火,反過來不斷開始蠶食國內市場份額,只可惜面對當時如日中天的華為,智能手機的發展一時陷入了瓶頸。
2021年3月,小米宣布正式進軍電動汽車行業,計劃10年內投資100億美元。這一決定震驚了整個科技界和汽車界。
圖源:微博
雷軍更是在發布會上表示:“這將是我人生最后一個重大創業項目,我愿意賭上一生全部的聲譽和成就,為小米汽車而戰。”
小米汽車團隊的組建速度令人驚嘆
。雷軍親自帶隊,招募了大量汽車行業的人才,包括來自寶馬、特斯拉等知名車企的專家。
團隊成員們懷揣著對汽車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迅速投入到研發工作中。
在2024年的年度演講中,雷軍詳細回顧了小米造車的歷程。
他提到,小米汽車的研發過程充滿了挑戰和困難。從組建團隊到研發第一款車型,小米經歷了無數次的試驗和改進。
雷軍親自試駕了170多款車型,積累了豐富的駕駛經驗,并將這些經驗應用到小米汽車的研發中。
雷軍還分享了小米汽車的研發理念:“尊重行業規律,守正出奇。”
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正式發布。
這款純電轎車憑借其出色的性能和智能化配置,迅速成為市場上的爆款車型。
小米SU7的成功,標志著小米在新能源汽車和品牌高端化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回顧這15年的發展歷程,小米從一個初創企業成長為全球知名的科技巨頭,離不開雷軍的領導和團隊的努力。
三、雷軍或許也累了
回到開頭,對于雷軍停更數日,因為小米15周年才又一次在微博上發聲,相信大家都知道發生了什么。
此前小米SU7的重大事故引發了巨大的社會關注和輿論風波,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讓小米和雷軍都站在了風口浪尖。
事故發生后,網絡上的聲音褒貶不一。
雷軍本人在4月1日回應該事故并表態“無論發生什么都不會回避”后,便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圖源:微博
一直以來,雷軍的流量效應被外界認為是小米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為小米的創始人和靈魂人物,雷軍憑借其個人魅力和頻繁的社交媒體互動,積累了龐大的粉絲群體。
他的每一次發聲都能引發廣泛關注,為小米的產品推廣和品牌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流量紅利。
然而,這種高度依賴個人IP的營銷模式在這次事件中暴露了它的潛在風險。
一旦雷軍或小米其中有一方卷入爭議事件,輿論的反噬就可能會輕而易舉地對另一方造成嚴重沖擊。
雷軍的突然停更,一方面可能是種公關手段,通過沉默避免進一步的輿論發酵;
另一方面,雷軍或許也是在給自己留出喘息的空間,同時給團隊提供一個反思和調整的機會。
從長期來看,這也預示著小米營銷策略的一次重要轉型。
未來,小米也許會逐漸減少對雷軍個人IP的過度依賴,轉而強化團隊和產品的核心價值。
通過弱化“造神”營銷,聚焦產品力與安全冗余設計,小米可以重建用戶信任,提升品牌的抗風險能力。
雷軍與小米的15年,從“為發燒而生”到“跨界造車”,雷軍的個人IP既是小米崛起的加速器,也可能成為風險放大器。
未來,如何在流量與安全、個人與團隊之間找到平衡,將決定小米能否續寫下一個15年的傳奇。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1-44736-0.html雷軍扛著小米走了15年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