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的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第69屆會議“技術賦能婦女健康”高級別邊會上,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學系主任朱蘭教授向世界展示中國宮頸癌防治的創新實踐。作為發展中國家醫療專家代表,朱蘭分享了中國低衛生資源地區宮頸癌消除事業的生動實踐和突破性進展,系統闡述的“三級防治中國方案”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聯合國婦女署執行主任巴胡斯當場宣布將組建專項工作組推廣中國經驗。
會議審議了《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的落實進展,朱蘭用三組數據詮釋中國擔當:全國宮頸癌篩查覆蓋率從2009年的29.6%提升至2024年的86.3%;適齡女孩HPV疫苗接種率突破90%大關;宮頸癌患者五年生存率較十年前提升28個百分點。特別是在西藏那曲、云南怒江等邊遠地區,“移動篩查車+AI云診斷”模式使篩查周期從3個月壓縮至72小時,7個試點縣提前實現世界衛生組織2030年防治目標。
“科技創新是破局低資源地區醫療困境的關鍵。”朱蘭重點介紹其團隊研發的宮頸癌防控“協和方案”——運用航天級仿生材料制成的自取樣器,配合常溫運輸技術,使高原牧區篩查成本下降76%;構建的“5G+區塊鏈”智能質控平臺,實現基層病理圖像30分鐘極速診斷。
會議期間發布的《全球宮頸癌防控進展報告》特別設立“中國篇章”,詳細收錄北京協和醫院創建的“篩查-診斷-治療-隨訪”全周期管理模式。數據顯示,中國通過南南合作醫療援助項目,已為20個發展中國家培訓專業技術人員445名,協助12國建立宮頸癌防治國家規范。
【專題】
二十載躬耕織就防癌網絡
朱蘭團隊托起百萬婦女健康夢
在2025年聯合國講臺上,朱蘭教授展示的不僅是一份成績單,更是中國醫者踐行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生動實踐。作為國家宮頸癌防治專家組組長,這位從醫38年的婦產科專家,用科技創新在生命禁區架起健康橋梁。
破壁:讓科技跨越雪山草原
“在海拔4500米的那曲,我們讓篩查準確率達到三甲醫院水平。”面對基層醫療資源不均的全球難題,朱蘭團隊開創性地將航天材料技術應用于醫療領域。其主導研發的自取樣器采用仿生宮頸刷設計,配合常溫保存液,使樣本可常溫運輸7天而不影響檢測精度。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突破,讓西藏那曲等偏遠地區實現篩查覆蓋。
“我們構建的不是單項技術,而是系統工程。”朱蘭介紹,團隊開發的"智能云病理平臺"集成5G和區塊鏈技術,基層醫生通過手機上傳圖像,30分鐘內即可獲得協和專家團隊的AI輔助診斷。在貴州畢節試點中,該平臺使陰道鏡轉診率降低42%,避免過度醫療的同時提升早期檢出率13.6%。
筑基:構建數智化防治體系
面對基層病理醫生短缺的全球性難題,朱蘭領銜創建“國家宮頸癌防治數智平臺”。在貴州畢節,村醫通過裝載智能鏡頭的云檢設備,可將宮頸圖像實時上傳至協和AI診斷系統,系統自動生成分級診療建議。該平臺累計處理基層數據1.2億條,推動全國宮頸癌早診率提升至68.4%,相關成果入選《柳葉刀》年度十大醫療技術創新。
賦能:輸出中國醫療公共產品
“健康扶貧需要技術平移的溫度。”朱蘭團隊創新“文化適配型”國際援助模式:在緬甸仰光,將篩查手冊設計成佛教蓮花圖案;在巴基斯坦白沙瓦,開發符合伊斯蘭教義的篩查流程。其主編的《低資源地區宮頸癌防控指南》被譯作7種語言,成為60余國醫務人員的工具書。正在推進的"唾液檢測宮頸癌"革命性技術,有望使篩查像測血糖般便捷。
從協和醫院診室到聯合國講臺,朱蘭用醫者仁心詮釋大國擔當。站在聯合國講臺,朱蘭重申協和團隊的科技承諾:“我們正在開發基于唾液檢測的新型篩查技術,未來有望像測血糖一樣便捷。消除宮頸癌不是烏托邦,而是可觸及的人類健康新紀元。”隨著“中國方案”持續輸出,這場始于協和診室的醫學革命,正轉化為全球公共衛生產品,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下生動注腳。(消費日報網)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1-43174-0.html技術賦能婦女健康——中國經驗將獲聯合國專項推廣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