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林昀肖 實習生蘇洋 北京報道
近日,招商創科參與人福醫藥的重整收購事件又有新進展,當代科技重整案第二次債權人會議召開,其中,當代科技管理人對重整計劃(草案)進行說明,包括總體方案、有限合伙企業安排、經營方案等方面。方案指出,本次招商創科投資總額為118億元,將通過三步合計控制當代科技持有的公司23.70%股票的表決權。
此次收購下,也伴隨著人福醫藥高層人事的較大變動。招商創科宣布以118億元獲得人福醫藥23.70%股份的十天后,董事長李杰、董事會秘書李前倫,董事張小東、王學海先后辭職。2月6日,來自招商局集團的鄧偉棟、黃曉華被提名為第十屆董事會董事。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此次招商創科參與重整,看中的是人福醫藥在麻醉藥等醫藥細分行業的領先地位,符合其發展招商局集團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目標。同時,對人福醫藥而言,招商創科的入主有利于其布局全國乃至國際化發展,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點。
也有行業專家指出,央企跨界并購加速行業整合,非藥央企收購民營藥企,標志著國資從傳統“同業補強”轉向“跨界賦能”。相比之下,此前案例如華潤醫藥集團的收購動作,多為聚焦渠道整合,而此次交易更側重技術壁壘資產的戰略儲備,可能引發其他央企對特色細分領域,如精神類藥物、高端制劑等的爭奪。
2月14日,人福醫藥發布《關于控股股東重整案召開第二次債權人會議情況的公告》,當代科技重整案第二次債權人會議于2025年2月13日召開。
會議中,當代科技管理人對重整計劃(草案)進行說明,重整投資方案內容為,招商創科將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全資設立招商局生命科技(武漢)有限公司,參與當代科技本次重整。本次招商創科投資總額為118億元,將通過三步合計控制當代科技持有的公司23.70%股票的表決權。
具體而言:招商生科直接獲得并持有6%公司股票;招商生科通過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新設有限合伙企業獲得并持有6%公司股票;信托計劃獲得并持有11.70%的公司股票。
同時,當代科技原股東新設立一家重整持股平臺公司,其作為委托人設立信托計劃二,信托計劃二將持有有限合伙企業的次級合伙財產份額、信托計劃一的普通受益權份額以及根據本重整計劃規定進入信托計劃二的其他資產。債權人將依據重整計劃的規定獲得信托計劃二相應的信托受益權份額。
對于有限合伙企業的安排,公告指出,有限合伙企業由招商生科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設立,設置一名普通合伙人和兩名有限合伙人,其中,招商生科投資擔任普通合伙人,以1萬元向有限合伙企業出資;招商生科為有限合伙企業的有限合伙人,以31.53億元向有限合伙企業出資,持有優先級合伙財產份額;信托計劃二為有限合伙企業的有限合伙人,以1萬元向有限合伙企業出資,持有次級合伙財產份額。
在經營方案方面,公告介紹,重整后,重整投資人將在做好當代科技穩定持續經營的同時,全面負責人福醫藥板塊運營。在此背景下,人福醫藥將在重整投資人的領導下,堅持“聚焦、創新、國際化”三大核心路徑。
人福醫藥經營將圍繞六大方面展開,一是推進資源整合與平臺優化升級;二是秉持“做醫藥細分市場領導者”的發展戰略,集中資源于關鍵領域,加大核心業務投入,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三是堅持創新驅動與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全球經營能力;四是適應醫藥市場變化,加強成本控制,提升全終端營銷能力;五是追求穩健經營,有效防范風險;六是依法推進治理團隊改選,實現管理平穩過渡。
人福醫藥在公告中也介紹,截至2月14日,人福醫藥控股股東當代科技持有公司股份3.87億股,已全部被司法標記及輪候凍結,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100%,占公司總股本的23.70%。公司控股股東當代科技不存在非經營性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等侵害公司利益的情形,重整計劃不會對公司日常生產經營產生影響。
但與此同時,此次交易尚存風險和不確定性也值得關注,人福醫藥在公告中也指出,控股股東重整能否成功尚存在不確定性,后續重整計劃實施涉及公司控制權變動,具體情況需視當代科技的重整情況而定,尚存在不確定性。
招商局收購人福醫藥之事在近兩月來快速推進,并伴隨人福醫藥多項高層人事變動。
人福醫藥公告顯示,1月15日,招商局旗下的招商創科以118億元獲得武漢當代所持人福醫藥23.70%股份;10天后,1月25日,董事長李杰、董事會秘書李前倫辭職;1月27日,董事張小東、王學海辭職;到2月初,第十屆董事會第七十五次會議決議,提名鄧偉棟、黃曉華為第十屆董事會董事,并提請2月21日召開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
公開資料顯示,現年70歲的李杰,1979年本科畢業于武漢化工學院(現武漢工程大學)化工機械專業,正高級工程師。2001年8月,宜藥集團與人福醫藥前身人福高科等五位股東聯合設立宜昌人福,李杰被任命為宜昌人福董事長。2002年,李杰被委任為人福醫藥副總經理,4年后的2006年9月起至2020年,一直擔任人福醫藥總裁。
人福醫藥稱,李杰辭去公司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職務后,將繼續擔任公司董事、董事會專門委員會所任委員職務及公司下屬子公司其他職務。
董事會提名的非獨立董事候選人鄧偉棟、黃曉華均來自于招商局集團方面,兩人均未有生物醫藥從業經歷,鄧偉棟更多經歷在港務港口方面,專業是自然地理,司職過海南洋浦管理局、赤灣集裝箱碼頭及招商局港口公司。業內有觀點認為,李杰等人福醫藥原班高管,在麻醉藥業務領域深耕多年,對公司業務熟悉,此次撤換,恐對公司未來業績產生影響。
對于上述人事變動背后的原因,也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招商局作為百年央企與民營藥企在決策機制、研發激勵等方面存在差異。例如,人福醫藥現有高管多具醫學背景,而央企可能派駐財務背景管理者,或影響創新藥決策效率。參考華潤入主江中藥業的案例,需建立“央企資本+民營活力”的混合治理結構。
對于此次招商創科參與重整,業界多認為是看重人福醫藥在高壁壘麻醉鎮痛產品的競爭優勢。據介紹,人福醫藥最核心子公司宜昌人福主要從事麻醉藥、原料藥及制劑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當前,我國麻醉藥和鎮痛藥市場高度集中,競爭格局也相對穩定。從Wind醫藥庫樣本醫院數據來看,2023年麻醉藥銷售額排名前十企業占比接近87%,頭部企業宜昌人福占比37%。
米內網數據也顯示,在樣本醫院芬太尼市場競爭格局中,2016~2022年,人福醫藥的市占率在41.4%~54.6%之間,高于楊森、羚銳制藥、常州四藥、恩華藥業、國藥集團等主要生產企業。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收購可能推動麻醉藥市場格局重構,人福醫藥在阿芬太尼、舒芬太尼等品種近乎處于壟斷地位,央企入主后可能通過擴大產能和降價換量等,沖擊恩華藥業、國藥集團等競爭對手。但管制類藥品價格受政策嚴格管控,預計短期內市場集中度仍將維持。
談及央國企對醫藥企業的收購,河南動銷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鄭佩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如果是央企收購同行業企業的情況,如醫藥央企收購民營醫藥企業,則可能更多是出于產品線、渠道或品牌的補充。
如果是非醫藥行業的央企收購民營醫藥企業,鄭佩認為,這種情況更多是醫藥企業經營不善,在當地政府安排下,由當地的央國企進行收購,藥企具有一些價值,如一些產品批文和渠道,以及部分優質資產,都可以從不良資產進行剝離。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7-17501-0.html人事風暴疊加百億重整:國資入主人福醫藥破局尋變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