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喬 王沁睿
“看這部電影時,我總是在‘哇’,在大笑,在流淚。”95后法國小伙兒羅亞瑟興奮地與本報分享觀看《哪吒之魔童鬧海》(簡稱《哪吒2》)的感受,“看之前,我曾想過這部電影的票房和評價是不是有點夸張了。看完后,我理解了大家的評價。電影的畫面、特效都非常專業。故事情節幽默,也令人感動。這幾天,我忍不住一直和朋友分享其中的細節和角色。”
這段時間,像羅亞瑟這樣的海外“哪吒粉”越來越多。近日,隨著《哪吒2》在北美、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多國院線全面上映,哪吒這個腳踩風火輪、身披混天綾的“叛逆少年”正在走向國際舞臺。
2月8日,人們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哪吒之魔童鬧海》北美首映禮上舉起電影海報。曾 慧攝(新華社發)
國際銀幕上的“哪吒熱”
“電影中體現的友情、親情真的很棒,很適合全家人一起觀看。”“除了技術優勢之外,這部電影展現了更深層次的哲學思考和文化元素。”“我完全能理解為什么這么多觀眾不止一次地去看了!”自《哪吒2》在海外上映以來,多國觀眾紛紛在海外社交平臺發表觀影感受。
2月14日,《哪吒2》北美首映當天,美國洛杉磯地區近60家影院黃金時段場次的電影票幾乎全部售罄,紐約AMC影院座無虛席,部分影院只能臨時加場滿足觀眾的觀影需求。據網絡平臺數據統計,截至2月24日,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全球票房(含預售及海外)累計突破137億元,位列全球影史票房榜第八,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第一。在國際專業電影平臺IMDb上,《哪吒2》獲8.3高分評價。
“一個與龍搏斗、挑戰命運、不守規矩的男孩,在打破中國票房紀錄后,也闖進了西方影院。”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在報道中這樣評價《哪吒2》。印度《經濟時報》評論稱:“《哪吒2》的成功凸顯了中國電影市場的增長和韌性。”
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元素
《哪吒2》融入了中華傳統文化中水墨、三星堆文化符號等代表性元素。影片中太乙真人的四川方言體現中國地域文化特色,為電影增添了許多幽默色彩。從《哪吒1》的“叛逆魔童”到《哪吒2》的“命運抗爭者”,哪吒在保持人設內核不變的同時,不斷塑造新的形象,述說新的故事,持續吸引海內外觀眾。
“魔童哪吒,讓我看到不一樣的中國傳統文化。”羅亞瑟說,“電影中的許多風景畫面,像中國的傳統山水畫。我不太了解中國古代歷史和神話,但也能從中感受到哪吒的鮮明個性。與西方動畫電影中強調個人力量的價值觀不同,哪吒講述了一個通過集體力量實現共同理想的故事,體現了中國人的一種精神內核。”
“影片中哪吒‘不服輸、不放棄、不好惹’的形象,很契合當下部分年輕人的精神特征。魔童哪吒讓年輕觀眾看到自己在青春期等成長階段的心里投射,感受到既包含現實主義、又富有理想主義的溫暖力量。”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冷凇在接受本報采訪時分析,《哪吒2》之所以能有血有肉地“出海”、在國際動畫電影市場“鬧海”,正是因為它在挖掘本土文化創新性要素的同時,與國際影業的價值和審美進行有效對接。“《哪吒2》就像其導演餃子的名字一樣,是一個包羅萬象的‘餃子’――外皮是中國傳統文化,包的是全世界共通的市場要素的餡兒。”
在國際影業的汪洋大海中擁抱風浪
“現在,中國電影‘出海’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常見。在英國大城市里的電影院,每周都會放映不同的中國電影。”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教授裴開瑞說。
除了《哪吒2》,《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唐探1900》《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等春節檔影片近期在海外同步上映并取得不俗成績。比如,《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在16個國家和地區同步上映,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連續4日蟬聯單屏票房冠軍;《唐探1900》在北美213家影院、澳新93家影院上映,刷新華語片海外排片紀錄。
“目前中國電影出海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對國際傳播‘語言’的掌握。海外觀眾在觀看中國電影時,容易因文化差異而對內容產生誤解。”冷凇說,“針對這一現象,創作者要有‘死磕’精神,就像外科醫生做手術一樣,以精益求精的態度打磨每個細節。中國電影應把姿態和‘語調’放低,用平靜、平視、平實的態度真誠講述故事,同時提高制作水準,拉齊國際市場要求的視覺效果,在國際影業的汪洋大海中擁抱風浪。”
[責任編輯: 張曉榮]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6-674-0.html“魔童哪吒,讓我看到不一樣的中國傳統文化”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