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7月31日,北京推出了一攬子支持生育的政策。圖/新華社
生育補貼、生育休假、住房支持……各項利好應有盡有。7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北京市關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工作措施》的通知,推出了一攬子支持生育的政策,為“想生不敢生”的家庭切實消除后顧之憂。
從內容看,此番北京公布的15項工作措施,不僅一次性發放多個“紅包”,各項政策之間也體現出相應的整體性、系統性。從加強生育服務支持、強化育幼服務體系建設,到完善生育友好多元支持政策,營造生育友好社會氛圍,四大維度協同發力,形成覆蓋生育、養育、教育全鏈條的支持網絡。這種系統化的思維,跳出了“政策單兵作戰”的局限思維,將形成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強大合力。
近年來,隨著我國生育政策的陸續完善,尤其是“三孩政策”的出臺,滿足了多數家庭的生育意愿和要求。然而,同時也應看到,現實中,由于經濟壓力、托育難題、住房緊張、教育焦慮等諸多因素的困擾,仍有不少家庭面臨“想生不敢生”的情況,可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也是當前生育率偏低的關鍵癥結。
針對這些問題,各地出臺了不少生育支持政策,既有真金白銀的育兒補貼,也有一步到位的生育休假。而在國家層面,7月28日,國家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的正式公布,也讓我國生育支持體系邁向愈發完善的新階段。
就北京而言,近年來也陸續出臺了不少生育支持政策。如,去年7月,北京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就表示,北京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優化全生命周期服務。而此番北京推出的各項工作措施,更是將生育、養育、教育等進行通盤考慮,一體推進,對之前有關生育問題的社會關切作了集中回應。
生育是家之大事,也是國之大事,抓大事需要謀大局。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必須有系統性、前瞻性的一攬子政策,而不能只滿足于縫縫補補的“打補丁模式”。
2022年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 明確,推動生育政策與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改善優生優育全程服務,釋放生育政策潛力。這些要求所指向的,就是相應的政策要打“組合拳”,不留空白,不留死角。此番北京推出的政策,顯然就契合這樣的要求,不僅有大處著眼,還有小處著手。
比如,在加強交通出行保障方面,明確提出“在以家庭為單位配置小客車指標時,加強對多子女無車家庭的傾斜支持”;再如,要求“將適宜的分娩鎮痛及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并適時調整相關醫保支付政策”“未成年子女數量較多的家庭可納入公共租賃住房優先配租范圍”等,可以說非常有針對性,直擊部分市民“想生不敢生”的痛點。
可以說,北京的15項工作措施不僅能切實打消“想生不敢生”的顧慮,也讓更多市民看到政府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決心和力度。畢竟,只有切實消除現實負擔,才能讓更多家庭充分釋放生育意愿。
當然,這里必須強調的是,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需要逐步推進。也因此,這些只是結合北京當前實際制定的政策,并不意味著“算無遺策”。隨著現實情況的變化,今后仍有因時而變、隨事而制的完善空間。
總而言之,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實。隨著相應政策的發布與逐步落地,各方還需要結合實際,細化具體措施,明確任務清單,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工作網絡。唯有如此,方能切實確保這些利民政策落地見效。
撰稿 / 原森(媒體人)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李立軍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6-3106-0.html北京“生育15條”,直擊“想生不敢生”痛點|新京報快評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