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食玉米香甜軟糯,富有營養,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同時,采收周期短、管護不難,投入成本小,收入還不錯!”談起多年堅持種植鮮食玉米的緣由,貴州省遵義市務川自治縣柏村鎮的種植戶田化,給出了他心中的“理想答案”。
品質良好的鮮食玉米(務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美味食品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洞察到這一市場趨勢后,務川自治縣迅速組織人員外出考察、深入研判,最終決定將周期短、見效快、潛力大的鮮食玉米產業,確定為實現群眾與集體收入“雙倍增”的特色產業。
“今年我們鎮的鮮食玉米種植規模又擴大了不少,這可多虧了政府的引導和支持。”蕉壩鎮樂居社區鮮食玉米基地相關負責人田赟說,蕉壩鎮去年在樂居社區、新茶村試點,在鮮食玉米種植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選種到種植各環節,都有著嚴格地把控,今年他準備種植200畝。
長勢良好的鮮食玉米(務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紅絲鄉則通過與農業專家合作,將鮮食玉米移栽工作做得細致入微。“大田移栽前噴灑送嫁肥和植物防凍液,具體栽種的窩距一般到30至40厘米,小行距40厘米,對窩行距在130厘米左右,然后在具體栽種的過程中,要把這個窩土壓實,確保每一株玉米都能茁壯成長。”紅絲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鄒東華說。
柏村鎮更是在創新種植模式上大膽探索,按照“錯季育苗、錯時移栽、錯峰上市”的思路,梯次育苗、梯次種植,確保消費市場的梯次供應。同時,按照“基地+大戶+農戶”模式,采取企業訂單+直播帶貨等線上線下銷售方式,與公司簽訂預售協議,號召本地網紅團隊認領種植基地,提前謀劃銷售出路,讓銷售不再成為難題。
如今,在各個鄉鎮,鮮食玉米產業已漸成規模,村民們對鮮食玉米的種植充滿熱情。“以前種植的玉米品種主要用于飼養家禽,經濟價值不高。現在種植鮮食玉米,通過村集體示范種植,收入增加了不少。”蕉壩鎮新茶村黨總支書記田業感慨地算著這筆增收賬,高品質鮮食玉米不僅讓土地產出倍增,產業的發展也為周邊群眾打開了家門口的“就業窗”,讓越來越多的村民實現了“既種糧又掙錢”的雙重豐收。
種植戶收獲鮮食玉米,喜笑顏開(務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從傳統糧食作物到特色富民產業,務川的“甜蜜事業”生動詮釋了“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深刻內涵。這一根根小小的玉米棒,不僅裝滿了百姓的糧倉,更點燃了鄉村振興的希望,讓這片土地煥發出勃勃生機。當鮮甜的玉米香飄遍山野,“甜蜜”便在這片土地上不斷蔓延。(譙正海高孝東)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4-4303-0.html貴州務川:一根玉米帶來的“甜蜜事業”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