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要用實實在在的激勵來吸引和培養他們。”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執委、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月明接受時代周報記者專訪時表達了上述觀點。
目前,全國技能人才總量已突破2億人,規模持續擴大。截至2022年底,我國高技能人才總數約為6000萬人,占技能人才比例約30%。與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高技能人才占比接近50%的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鄭月明表示,要補齊高技能人才缺口,需從政策落地、職業教育改革和激勵機制優化三方面集中發力,打造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產業工人隊伍,為中國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制造強國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全國人大代表 鄭月明 受訪者供圖
職業教育課程設置應與時俱進
職業教育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載體。在鄭月明看來,職業教育既是解決人才短缺的重要抓手,也是當前亟需改革的領域。
他坦言,盡管職業教育越來越多受到重視,但與企業實際需求的脫節問題依然突出。“以新材料行業為例,隨著技術進步,一些新興材料的研發和工業化已取得顯著突破,國產化水平快速提升,但很多職業院校的課程卻停留在傳統材料科學的基礎理論階段,難以滿足企業對前沿技能的需求。”鄭月明舉例說。
院校的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存在差距,滯后于新技術迭代和產業發展節奏。
如何讓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同頻共振?鄭月明提出了一系列建議:首先,職業院校應進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將實操能力培養放在突出位置。“課程設置要與時俱進,緊跟產業需求調整方向。”
此外,他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大經費支持力度,升級教學設備、強化師資力量建設,同時推動院校與企業深度合作。鄭月明認為,“可以鼓勵教師到企業一線實踐,了解最新技術動態。也可以支持院校聘請企業技術骨干擔任兼職教師,把實戰經驗帶進課堂。”
對高技能人才激勵待提高
談及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與留用,鄭月明認為,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已較為完善,但在具體執行操作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他直言,目前對高技能人才的激勵力度不夠,住房補助、技能競賽獎補等政策落實力度不夠,執行過程中出現“打折”現象等,直接影響了人才的積極性和穩定性。
鄭月明建議, 應當加大對高技能人才激勵力度。結合產業園區實際情況,支持建設園區周邊人才社區,提高高技能人才補貼和市級以上技能比賽的獎補標準,確保資金及時到位,足額兌現。
在企業層面,鄭月明強調,企業不僅是技能人才的使用者,更是培養的主體。“高水平技能人才培養是一項長期工程,涉及選才、用才、育才、留才多個環節。”他坦言,企業投入大量時間和管理成本進行系統性培訓,卻常面臨人才流失的風險,回報難以保障,這讓不少企業望而卻步。
為此,鄭月明呼吁加大政府資金支持力度。例如,對于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的技能人才招用,給予企業一定比例的專項補貼。大力支持企業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公共實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對成果突出的企業給予獎勵。“只有讓企業敢投入、愿培養,技能人才的供給才能真正跟上需求。”鄭月明說。
廣東如何打造高技能人才搖籃?
廣東的技能人才培養走在全國前列。截至2023年底,廣東省技能人才總量達1934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約657萬人,占比約3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廣東既是經濟大省,也是用工大省,具備打造高技能人才高地的天然優勢。”鄭月明表示,廣東應進一步發揮龍頭產業優勢,比如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領域,完善技能認證體系,創新技能競賽模式,甚至對標國際標準,打造特色產業的高技能人才搖籃。
從職業教育到政策激勵,從企業參與到區域實踐,鄭月明勾勒出一幅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全景圖”。他認為,這不僅關乎2億技能人才的未來,更關乎中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關鍵一步。
“產業工人是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建設制造強國的骨干力量。高技能人才是產業工人隊伍的優秀代表,不僅是技術的執行者,也是創新的實踐者,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鄭月明強調,現代化產業體系向深向新不斷完善,對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的需求更為迫切。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2-898-0.html事關2億人!全國人大代表鄭月明:高技能人才不會從天而降,要給夠激勵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