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金融博弈持續升級的背景下,一場關乎全球資本流向的“靜默革命”正在上演。隨著美國市場傳出對中概股“除牌”風險的加劇,香港正以雷霆之勢調整戰略,力圖在資本爭奪戰中搶占先機。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3日公開表態,已指示證監會與港交所“全速備戰”,確保香港成為全球中概股回流的首選地。這一宣言不僅引發資本市場震動,更被視為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關鍵一役。
陳茂波在公開講話中強調,香港背靠祖國、依托“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已成為全球資本眼中的“避風港”。他透露,香港已建立針對海外上市企業的“雙重上市”及“第二上市”監管框架,大幅簡化流程,降低企業合規成本。這一舉措直指中概股痛點——據高盛測算,當前符合回流香港條件的27家中概股總市值達1.4萬億港元,其中拼多多、滿幫、富途等巨頭市值均超千億港元。若成功回流,香港市場流動性與估值體系或將迎來結構性重塑。
“香港金融系統久經考驗,有能力抵御外部沖擊。”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13日回應市場擔憂時表示。他強調,香港股市交易結算體系穩健,即便在亞洲金融風暴、全球疫情等極端壓力下仍保持有序運作。此次中概股回流潮,既是挑戰,更是機遇——通過引入優質資產,香港有望吸引更多國際資金,進一步鞏固其全球金融樞紐地位。
政策信號釋放后,資本市場迅速作出反應。14日早盤,港交所股價一度飆升超7%,截至午盤報334.8港元,成交量顯著放大。獨立股評人指出,中概股回流的技術障礙已基本掃清,關鍵在于企業如何權衡“政治風險”與“估值收益”。以阿里巴巴、京東、百度為例,這些已實現雙重上市的企業,其港股部分在美股波動期間展現出更強的抗跌性,為投資者提供了“安全墊”。
“香港市場的吸引力不僅在于制度優勢,更在于其連接中國內地與全球資本的獨特橋梁作用。”香港某投行分析師表示。通過滬深港通、債券通等機制,香港已成為國際資本配置中國資產的核心平臺。若更多中概股回流,將進一步強化這一地位,形成“資本-產業-政策”的良性循環。
據香港頭條日報網統計,當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超100家,總市值逾6萬億港元。其中,高盛篩選出的27家“符合回流條件”企業,覆蓋電商、金融科技、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拼多多、滿幫等新興巨頭因高成長性備受關注,而富途、傳奇生物等則可能借助香港市場提升國際知名度。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概股已提前布局。例如,極氪汽車近期傳出赴港上市計劃,若成功,將成為首家“棄美轉港”的新能源車企。分析人士認為,此類企業的選擇將產生示范效應,加速行業板塊的整體遷移。
盡管前景廣闊,香港仍需直面挑戰。香港《大公報》指出,中美證券監管規則差異是最大障礙。美國市場采用“披露制”,強調企業自主信息披露;而香港更接近“核準制”,對合規性要求更高。此外,審計底稿、數據安全等問題仍需政策突破。對此,陳茂波強調,香港將“主動出擊”,針對中概股特點優化監管框架,確保企業“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得好”。
“香港的優勢在于靈活性。”某國際律所合伙人表示。例如,雙重上市模式下,企業可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同時享受港股流動性;而第二上市則允許企業豁免部分合規要求。這種“量身定制”的監管創新,正是香港吸引中概股的核心競爭力。
中概股回流潮的背后,是全球資本對“安全邊際”的重新評估。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的持續施壓、地緣政治風險加劇,迫使企業尋找更穩定的融資平臺。而香港,憑借其法治環境、低稅率、資金自由流動等優勢,正成為資本避險的首選。
“這不僅是企業的選擇,更是全球資本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投票。”香港01網評論稱。若成功承接中概股回流,香港將加速融入“雙循環”格局,一方面為中國企業國際化提供跳板,另一方面吸引更多海外資金配置中國資產。這種“雙向開放”的深化,或將重塑全球金融權力結構。
在中美博弈的長期化背景下,香港的角色已從“資本中轉站”升級為“全球金融秩序重構者”。這場中概股回流潮,既是對香港市場韌性的考驗,更是其邁向更高層次國際化的契機。正如陳茂波所言:“香港不會作壁上觀,而是要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創新的制度,成為全球資本值得信賴的伙伴。”未來,當更多中概股旗幟插上港交所的銅鑼,這場資本遷徙或將書寫新的金融史篇章。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14-8652-0.html中概股“避風港”崛起!香港全速備戰萬億市值企業回歸潮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