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A+H熱潮呈加速趨勢。
港股A+H熱潮呈加速趨勢。 2025上半年,港交所迎來史詩級“回血”,40只新股融資1021億港元重奪全球IPO融資額榜首,創下多年新高。在這一波資本狂潮里,一股“制造實業”的洪流正被點燃,寧德時代以52億美元成為上半年全球最大IPO,內地逾60家A股公司集體奔赴港股,且不斷更新進度。 在這股潮流中,有人猶豫觀望,有人按部就班,而近日市值超1000億的科技巨頭藍思科技,卻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完成了沖刺。它僅用83天,就完成從IPO備案、遞表到通過港交所聆訊,創下“果鏈”企業港股IPO的最快紀錄。 但更令人驚嘆的是,這家公司的故事始于一個“最牛打工妹”周群飛。15歲輟學南下深圳,從手表玻璃廠女工到全球消費電子巨頭背后的“果鏈女王”,她用了30年時間,將藍思科技打造成年營收699億、市值超千億的科技帝國。 這位從湖南走出的“果鏈女王”,繼2015年A股上市后,時隔十年她又一次站在資本焦點之上。這一次,港股IPO不再是為了“圈錢擴張”,而是為了打破蘋果依賴、布局人形機器人、爭奪全球供應鏈話語權。 一 藍思科技的崛起史,幾乎與蘋果綁定。 1970年出生于湖南湘鄉貧困山村的周群飛,5歲喪母、父親失明,15歲輟學南下深圳,命運的齒輪從工廠的流水線女工開始轉動。上世紀90年代,周群飛從湖南農村南下打工,進入一家玻璃廠從事鏡片打磨工,日復一日的機械操作并沒有磨平她的野心。2003年,她借助數十萬元積蓄,帶領幾十人創立了藍思科技,主營手機玻璃鏡片。 起初只是承接小訂單,靠微薄利潤生存,但轉折點出現在2007年,蘋果對手機外殼材質提出新的要求,當大多數廠商仍沉浸在塑料材質時,藍思敏銳察覺到玻璃將成為趨勢,迅速投入研發適用于手機的超薄玻璃加工技術,并成為最早向蘋果提供手機前蓋玻璃的中國供應商。 2007年iPhone發布后,藍思憑借手機玻璃蓋板技術一戰成名,自此,藍思以高精度、高強度玻璃聞名業內,逐步滲透進蘋果的核心供應鏈。從第一代iPhone到如今的iPhone 15,藍思科技長期扮演“隱形冠軍”的角色,幾乎參與了蘋果所有主力機型前后蓋和攝像模組玻璃組件的供貨。 這一關系不只是簡單的上下游,更是深度綁定帶來的共贏。藍思在蘋果訂單驅動下,不斷擴大產能、延伸產業鏈。2015 年A股上市時市值突破千億,周群飛以500億身家成為中國女首富,“手機玻璃女王”稱號傳遍業界。其產品不僅服務蘋果,也逐步擴展至三星、華為、小米、OPPO等終端品牌。前不久,“最牛打工妹”周群飛與丈夫鄭俊龍攜手登上《2025胡潤全球富豪榜》,以800億元人民幣的總財富穩坐湖南首富寶座,位列全球富豪榜第219位。 正是與蘋果十余年的深度綁定,讓藍思擁有了橫跨技術、制造和議價能力的“三重壁壘”,在一次次智能機迭代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但這份綁定也是一把雙刃劍,在蘋果出貨下滑、國產品牌崛起的背景下,藍思正遭遇外部結構性風險,營收增速放緩、盈利承壓。 二 成也蘋果,敗也蘋果。 這句中國消費電子產業鏈的魔咒,在藍思科技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2016年蘋果銷量下滑,直接導致藍思凈利潤暴跌近30%,市場質疑聲此起彼伏。2024年蘋果貢獻的49.45%營收和累計超150億元的研發投入,既見證著共生共榮的蜜月期,也埋下了“果鏈依賴癥”的隱憂。 蘋果通過設備綁定、技術管控將供應鏈企業牢牢鎖在低利潤代工環節,正如歐菲光被踢出果鏈后市值腰斬的慘劇所示,這種“美國設計,中國制造”的分工體系,讓藍思如履薄冰。盡管周群飛力推智能汽車與機器人業務,2024年財報卻顯示新業務貢獻不足16%營收,其中智能汽車板塊59億元營收僅占8.49%。 同樣的劇本也在其他“果鏈”企業上演。立訊精密靠AirPods代工市值暴漲至4000億,但消費電子業務占比超83.16%的畸形結構,使其在蘋果砍單傳聞中風雨飄搖。AR頭顯因出貨量過低遭和碩拋棄,最終由立訊被迫接盤虧本生意。為掙脫枷鎖,立訊精密近年加速并購轉型,2024年收購德國汽車線束巨頭萊尼切入奔馳供應鏈,2025年又耗資6.16億元吞下聞泰科技消費電子資產,試圖以汽車電子和海外產能稀釋蘋果依賴,但新業務貢獻仍顯微弱。 歌爾股份的突圍更為曲折,旗下子公司歌爾微電子曾兩度沖刺A股創業板未果,2024年因市場環境撤回申請后轉戰港股。歌爾微的MEMS聲學傳感器超49%營收綁定蘋果產業鏈,2021-2023年毛利率從22.87%滑落至20.22%,利潤空間持續收窄8。分拆上市雖可緩解母公司的資金壓力,但技術層面尚未突破。 環旭電子作為蘋果長期核心供應商,其SiP微型化模塊全球出貨量第一,卻同樣受困消費電子創新疲軟。就連新晉IPO的宏明電子也難逃劇本,這家為蘋果供應阻容元器件的企業2024年營收25.25億元、毛利率44.27%,創業板IPO募資19.51億元計劃中。仍將3C精密零組件列為首要投向,顯示其對消費電子路徑的深度捆綁 甚至蘋果自身也嘗到苦果,英特爾基帶芯片的失敗迫使庫克向高通支付45億美元和解費,5G芯片自研計劃推遲至2025年。當藍思科技以49.5%蘋果營收占比叩響港交所大門時,這些企業的集體南下圖景已清晰可辨。 為擺脫單一依賴,周群飛啟動多元化戰略,實現多線突圍2024年財報顯示,蘋果業務占比已降至49.45%,但前五大客戶仍貢獻81.1%的營收。而赴港上市,某種程度上正是藍思為了緩解這一高度依賴、拓展新資本空間、重塑國際估值敘事的重要一步。 三 為什么一家賬上躺著109億現金的企業,仍要急切奔赴港股? 答案或許藏在幾個細節里,表面看手握109億現金的藍思科技似乎不缺“彈藥”,但當深入剖析其財務報表與業務結構,便能讀懂它奔赴港股背后的迫切訴求,融資補流并非核心訴求,戰略破局才是關鍵。 2024年財報顯示,藍思科技對蘋果的依賴度,首次跌破50%大關,降至49.5%,這一數據變動意義深遠。從歷史來看,深度綁定蘋果,曾是藍思崛起的密碼。過去多年,蘋果一直是藍思科技的“最大金主”,巔峰時期貢獻超70%的營收,助推周群飛登頂女首富。 然而這種深度綁定猶如一把雙刃劍,蘋果產品暢銷時,藍思科技營收利潤水漲船高;一旦蘋果銷量下滑,藍思科技也難逃業績波動。2016年iPhone銷量首降,藍思科技營收隨之暴跌。盡管2024年蘋果業務占比降至49.5%,但前五大客戶仍貢獻81.1%的營收,這意味著,藍思科技的“去蘋果化”仍處于初級階段。 港股IPO的迫切性,恰恰源于這種“轉型未完成”的焦慮。 從財務角度看,藍思科技賬上現金充足,但重資產投入的壓力不容忽視。2024年固定資產從109億元膨脹至366億元,翻了3倍,一旦被踢出蘋果供應鏈,資產減值風險將爆發。如今依賴度的降低,既是藍思科技主動分散風險的成果,也意味著它急需新的增長點和資金支持,來鞏固多元化轉型的成果。 這一看似矛盾的決策背后,隱藏著企業從“果鏈依賴”向“多元布局”轉型的深層邏輯。 與此同時,被寄予厚望的智能汽車業務,雖創下59.35億元營收、單車價值量提升至2000元,毛利率卻從15.46%坍縮至10.17%。增收不增利的困局暴露轉型代價。更具潛力的機器人業務,雖實現靈犀X1關節模組量產,但這些賽道尚處黎明破曉前,人形機器人營收占比不足2%,核心技術專利壁壘尚未筑牢。 此刻赴港募資恰似精準輸血,擺脫“果鏈依賴”的同時,同步為折疊屏、機器人、AI眼鏡三大前沿戰場備足彈藥。更意圖借國際資本背書重構“科技平臺”敘事,以洗刷“果鏈代工”標簽。 民生證券研報指出,藍思科技在人形機器人、折疊屏等AI終端的技術壁壘,有望打開2000億元市值空間,而港股的流動性與國際化屬性,正是其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跳板。 面對手機行業增速放緩的大環境,周群飛的選擇是,穩住手機業務,謀求多元化增長,而赴港IPO正是這一戰略布局的關鍵一環。 可以說,此次藍思科技再度沖刺IPO,不只是為了再籌一桶金,更是周群飛對未來行業格局的提前下注。依靠技術和規模優勢,她試圖讓藍思科技在智能硬件、汽車智能化和新興智能終端等新戰場搶占先機。 打破“果鏈”魔咒的新征程,或許才剛剛開始。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14-10743-0.html1000億,女首富又要IPO了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