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北京報道 國務院關于新質生產力發展情況的報告(下稱“報告”)6月24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展現追“新”逐“質”新動能。
受國務院委托,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相里斌作報告時表示,總的看,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既面臨新風險新挑戰,也迎來新機遇新空間,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有能力加快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激發更強勁的高質量發展動能。
報告顯示,我國科技創新效能持續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成效日益顯現。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效顯著,在2024年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中均居前五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取得突破。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全產業鏈實力進一步增強,2024年集成電路產量增長22.2%,出口額超過1.1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大馬力無級變速拖拉機、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等一批國產高端裝備投入應用。C919大飛機實現三大航司全面運營,累計承運旅客超200萬人次。
報告顯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工業機器人年新增裝機量占全球比重超50%,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75%。2024年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9%,占全部規上工業比重達16.3%。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1300萬輛,產銷量連續10年居全球第一。在研新藥和上市新藥數量排名全球前列。算力總規模居全球第二。2024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10%左右。
報告介紹,綠色低碳發展縱深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加快轉型。截至2025年4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6.4億噸,累計成交額440.5億元。在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實施節能降碳專項行動和超低排放改造,2024年單位GDP能耗降幅超過3%。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建成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19.8%。2024年,我國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輸送綠電超4000億千瓦時,為全球提供了80%的光伏組件和70%的風電關鍵零部件。
相里斌表示,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與此同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明顯增多,我國新質生產力發展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嚴峻。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蔡繼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統籌推進重大顛覆性科技創新與工程化應用技術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路徑,不僅有助于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還能增強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與國際競爭力,促進社會進步與民生改善。通過政策支持和系統推進,我國可以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搶占先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
報告認為,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具備良好基礎和諸多有利條件,包括顯著制度優勢、堅實產業基礎、廣闊市場空間、豐富人才資源等。
關于進一步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點工作,相里斌表示,將全方位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發展方式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和人才工作機制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快技術革命性突破。加快組織實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項目。統籌各方力量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重大顛覆性科技創新聚焦于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有助于我國在關鍵領域實現技術突破,減少對外部技術的依賴。例如,在半導體、生物技術等關鍵領域,通過自主研發和創新,逐步實現技術自主可控?!辈汤^明說。
報告提出,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促進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大力推動基于自主大模型的人工智能在各行業應用,培育和推廣高價值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今年高考,大模型表現不俗,不僅能在幾秒鐘內生成高分作文,數學也能取得130分以上的高分。“今年深度推理大模型在高考中的表現堪稱亮眼,數學成績已達到130分以上,而去年,大模型的高考數學成績普遍只能達到四五十分,”一位大型科技公司人工智能工程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得益于深度推理以及強化學習技術的發展,在復雜推理、數學、代碼、語言理解等場景全面提升了模型效果及泛化性?!?span style="display:none">dMf即熱新聞——關注每天科技社會生活新變化gihot.com
報告提出,著力推進發展方式創新,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擴圍提質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進一步擴大綠色產品供給和消費。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326億元,同比增長6.4%,達到2024年以來的最高增速。國補(以舊換新國家補貼)效應從2024年四季度開始顯現,2025年國補品類擴圍以后,商品零售開始加速回暖。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今年以來消費品以舊換新5大品類合計帶動銷售額1.1萬億元。
“以舊換新”政策推動下,消費者對綠色家電等產品的消費需求被激發。有專家預計,未來綠色消費無論是數量還是金額還將有大幅度增長。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在5月22日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相關部門統計,2024年9月至2025年4月,家電類商品零售額連續8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僅從供銷合作總社家電拆解企業數據來看,規范拆解各類廢舊家電超過700萬臺,同比增長25%。
報告提出,扎實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促進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加快完善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基礎制度,推動數據流通安全治理制度細化落地,促進和規范數據跨境流動。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切實把外資企業的國民待遇落實到位。
騰訊研究院首席經濟學顧問吳緒亮介紹,當前全球正在開啟以數字技術為主要推動力的新一輪產業變革浪潮,數據日益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核心經濟要素。當數據要素進入經濟系統后,它就成為經濟要素而內生地影響系統里供給、需求、交易、制度環境與開放經濟等各個模塊的運轉。
吳緒亮還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風投資金是數字經濟創新的血液,特別是具有耐心資本特征、能夠長期陪跑的產業投資尤為關鍵。要盡快扭轉近年來風險投資和產業投資較大幅度下降的趨勢,讓耐心資本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助推器。
報告提出,深化人才工作機制創新,打造高水平創新型人才隊伍。建立完善覆蓋全體留學回國人才的服務體系,探索建立高技術人才移民制度,優化外籍人才服務,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
李路(化名)畢業于美國斯坦福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目前就職于北京市一家基礎設施投資領域的國企,從事軌道交通行業相關建設和二級開發工作。
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國企對留學生求職相當開放,他所在公司今年招聘的管培生超過三分之一都是留學生,他所在的部門就有超過4個國家的留學生。央國企往往有駐外工作崗位,留學生的背景、語言和文化上的優勢都天然適合這些工作。
新質生產力正催生大量新興職業。隨著各地出臺專項人才培養政策與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的雙重驅動,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等領域涌現出眾多新崗位。
6月24日,在世界經濟論壇2025年新領軍者年會(第十六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之“解讀新質生產力發展戰略”分論壇上,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漢權就指出,作為新質生產力概念提出者,中國具備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礎條件,其中就包括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培養新質生產力急需人才。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1-51112-0.html新質生產力發展“追新逐質” ,全方位推進五大創新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