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男籃VS廣東男籃“德比大戰”;攝/張曉慧)
巴黎奧運會把比賽開到埃菲爾鐵塔、巴黎大皇宮、凡爾賽宮,體育與城市達到前所未有的默契,一場體育盛會同時也成為一次歷史遨游。
“史上最貴”的卡塔爾足球世界杯,讓這個沙漠中的能源國家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后世界杯”熱為其帶來源源不斷的游客。
北京冬奧會,首鋼大跳臺縱身一躍拿下冬奧會金牌,這座煙囪旁的滑雪跳臺被定格在冬奧史冊,冷寂的首鋼老廠區轉身化作朋克感十足的冰雪樂園。
體育,因其獨有的魅力和感染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改變著城市的面貌。2011年深圳大運會的舉辦魔法般改變了“大運”片區,也直接加速了深圳城市地鐵交通的建設。
2025年,“十五運”即將來到大灣區,深圳“以賽營城,以賽興城”的戰略部署已然展開,“建設國際著名體育城市”的愿景也再次鮮明。
時隔十四年,再次舉辦大型綜合賽事的深圳,能否再次因體育實現城市面貌的躍升。
深圳是一座活力四射的創新之城、工業強市,又該如何打造“國際體育名城”。
深圳連續多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打造“國際著名體育城市”。
什么是國際著名體育城市?
體育智庫量子咨詢聯合創始人科林·斯圖亞特認為,“全球體育之都”指在全球范圍內獲得運動員、體育迷和體育組織關注,成為國際體育賽事主要舉辦目的地的城市。上海體育大學自2022年起連續三年發布全球體育城市指數榜單,該指數從四個維度對城市進行評級:全球城市的體育歷史與傳統、體育賽事影響力、媒體傳播力、職業體育影響力。
不同的指標衡量標準不同,但其有一些共同指向,比如舉辦有國際影響力的體育賽事、有較高的知名度等。
深圳體育走入國際視野,是從2011年舉辦第二十六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簡稱“大運會”)開始。深圳大運會歷時12天,共有來自152個國家和地區的7984名運動員參賽。大運會的舉辦為深圳留下了大運會主場館——大運中心,也為深圳帶來一系列國際體育比賽和國際體育明星。
就在不久前的2月份,孫穎莎、王曼昱、王楚欽、林昀儒、張本智和等乒乓球人氣選手齊聚在大運中心舉辦的乒乓球亞洲杯,一些熱門比賽的上座率讓網友直呼“恐怖”。
同一時間,男籃亞洲杯預選賽在深圳市體育中心體育館開打,中國男籃以100比58的分差戰勝日本男籃,不僅完成“復仇”之戰,同時鎖定2025年男籃亞洲杯正賽門票,當日能容納1.5萬名觀眾的體育館幾無空座。7月,國際籃聯女籃亞洲杯也即將在此激烈上演。
2025年5月,全國游泳冠軍賽也將如期來到大運中心, 2024年,張雨霏、潘展樂、汪順等泳壇實力選手曾在這里競逐奧運資格。2025年,這項國內游泳項目中最高水平的競賽將吸引國內頂尖游泳名將將再次角逐獎牌。
不僅如此,深圳在多項體育賽事中都有自己的本土隊伍,比如深圳中塞女排、馬可波羅男籃以及中超聯賽俱樂部新鵬城足球俱樂部等,這些隊伍在深圳的主場比賽也培養起一批本土觀賽者。
常居深圳的王晴在2024年跟隨深圳女排的比賽從龍華看到鹽田,她說,在深圳看深圳女排的主場比賽讓她覺得十分有參與感。不過王晴也表示,她一般會從項目喜愛程度、隊伍實力和場館的便捷程度來決定是否去觀看比賽,“對我來說,有的場館交通并不是很方便,這也會影響我去看比賽的頻率。”
見證運動員追逐獎牌的身影,深圳也陪伴普通的運動愛好者參與競技比賽。
2024年,來自37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0萬人報名深馬“十年之約”;每逢端午節,深圳月亮灣、茅洲河、大沙河上都能看到各行各業人們組成的龍舟隊在水上狂飆;天氣變暖的3月,“深圳杯”系列賽事也拉開序幕,籃球、乒乓球、足球、網球、象棋、太極拳等項目悉數在列。
1988年,奧運會在漢城舉行,一下子讓韓國變成當時的世界焦點,從經濟數據上看,漢城奧運會為韓國帶來前后長達20年的“奧運景氣”,被視為韓國現代化進程的轉折點。
這一案例足以表明體育盛事對一座城市形象的影響之大,同時,也讓城市看到體育背后的巨大經濟潛力。
體育對消費的刺激和拉動作用在近兩年表現得越來越明顯。2024年全國體育產業工作會議報告數據顯示,杭州亞運會期間,體育及相關消費為489.6億元;2023年成都大運會帶動住宿、餐飲、零售消費438.3億元。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釋放文化、旅游、體育等消費潛力。
香蕉攀巖創始人錢小磊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2025年上半年香蕉攀巖已有4~5個新的攀巖館正在裝修,準備開業。
(攀巖館;圖/受訪者)
錢小磊表示,目前大城市對攀巖館還有一定的需求缺口,“運動屬于剛需,攀巖的體驗門檻不高,只要有人來體驗,他就有可能會成為這項運動的愛好者。”
國內不少城市已經比拼了起來,“雙奧之城”北京提出,2025年將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賽事體系;長沙將“賽事經濟融創躍升行動”列為2025年長沙市提振消費十大行動之一,提出將長沙打造成體育賽事集中的城市;《上海全球著名體育城市建設綱要》明確提出,到2025年,上海將基本建成全球著名體育城市……
那么,在這場競逐國際體育名城、以體育刺激消費的城市比賽中,深圳的發力點是什么?
2025年深圳政府工作報告中主要從三個方面提出具體舉措:一是積極發展群眾體育、青少年體育、競技體育,二是加快建設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三是出臺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
“深圳整體的運動氛圍很好,年輕人雖然工作忙,但是會上班前或者下班后過來攀巖。”香蕉攀巖在深圳開有4家店,今年還會有兩家規模更大的新店開業,錢小磊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介紹,深圳攀巖市場相比于北京上海小一些,但是體育消費補貼很給力。
事實上,無論是發展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還是刺激體育消費,最年輕的深圳都有著比較好的群眾基礎。
今年第四季度,華發冰雪世界將在“熱帶”深圳試營業,這里有著全球規模最大、緯度最低的室內滑雪場--華發超雪中心,占地43萬平方米的超大室內冰雪世界或將點燃深圳人在暖冬的冰雪運動熱情。
2011年大運會的舉辦改變了大運場館周邊及其所在的龍崗區。
大運會的舉辦直接加速了深圳地鐵的建設,如今的大運已經成為深圳東部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與此同時,大運也成為深圳“文體”的代名詞,周杰倫、五月天、鳳凰傳奇等歌手在大運中心開唱,乒乓球亞洲杯使場館周邊其人滿為患。
(大運中心演唱會;攝/張曉慧)
數據顯示,2024年大運中心體育館吸引了35萬人次觀眾、體育場吸引了160萬人次觀演,大運天地商業綜合體開業首月客流即超過了400萬次。
2025年,深圳再次迎來舉辦大型綜合體育賽事的契機,今年11月,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下稱“十五運”)與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下稱“殘特奧會”)將在粵港澳三地舉辦,其中深圳將承辦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閉幕式以及25個競賽體育項目。
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李艷麗撰文指出,體育賽事對城市發展所產生的“溢出效應”之一,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得以快速發展。
對于深圳來說,借“十五運”復刻出多個“大運”這樣的文商旅綜合體,是一個好機會也是一個大考驗。
據了解,十五運深圳賽區的比賽項目將分布在9個區的25個場館進行。據2025年深圳政府工作報告披露,2024年深圳已經完成15個十五運會場館的升級改造。
將承辦“十五運”拳擊賽事的寶安體育館已換上全新的“簕杜鵑紫”智能座椅和LED大屏,同時兩個場館通過BIM建模,可實現場館IOC可視化展示,也能為觀眾提供數字人、智慧導航、智慧公廁等服務。
(寶安體育館完成“十五運”賽前更新;攝/張曉慧)
在深圳2025年政府公共預算中,安排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經費97.3億元。這其中或有一部分將用于十五運體育場館的升級,同時也將帶動其體育產業的發展。
“我們為中東很多國家新場館提供配套設施,也參與國內很多場館的翻新和改建。”深圳領先康體實業有限公司產品總監張子健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表示,體育賽事的增多對其擴大市場規模有明顯的影響,尤其是現在比賽場館對經濟環保、智能化升級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場館會進行大規模的設備更換。
與此同時,就像巴黎奧運會以后,“開放”的巴黎久久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話題一樣,“十五運”于深圳而言也是一個更新外界對其認知的時機,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了解到,屆時深圳的新能源汽車、無人機表演、機器人等充滿科創元素的“深圳特產”或將亮相閉幕式。
2023年的大運會成就了成都的火鍋、串串、大熊貓,2025年的全運會或許也將讓深圳可以奔跑的人形機器人、“萬架”齊飛的無人機表演火爆出圈。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1-42718-0.html科創之都,何以讓“體育名城”出圈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