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過的人還寥寥可數,Manus就已被盛贊為“下一個DeepSeek”。
一夜之間刷爆朋友圈的Manus,是其團隊發布的一款通用型AI智能體產品。Manus能做什么?其官網發布的視頻顯示,它不僅具有獨立思考能力,還能規劃并執行復雜任務,如做旅行攻略、股票分析、課件生成等。
Manus目前還處于內測階段,一些拿到邀請碼的科技“自媒體”在嘗鮮過后不吝贊美之詞:“顛覆OpenAI”“載入史冊”“又一個科技圈的不眠之夜”……一個個大標題、驚嘆號接連刷屏。與此同時,圍繞Manus一碼難求、營銷過度等的討論也不絕于耳,引發不小負面輿情。Manus方面對此兩次發文回應,稱完全低估了大家的熱情,同時辟謠了開設付費邀請碼、投入市場推廣預算等傳言。
輿論熱議的背后,是大眾關注科技的飽滿熱情。跳出具體產品,當下的這種喧囂和熱鬧,我們并不陌生。一段時間以來,AI成為當下輿論場最能刺激人們情緒的話題之一。尤其是DeepSeek出現后,大家對中國AI發展信心滿滿,似乎重大突破應該天天發生,一些“自媒體”營銷號更是時刻把“封神”掛在嘴邊。
面對喧鬧,我們應當保持冷靜,客觀理性地看待Manus出圈。在AI領域,目前的現狀是,熱鬧常有,但能夠真正解決現實問題的產品還不常有。DeepSeek當初之所以能夠引爆全球的原因,靠的正是比肩OpenAI的性能和足夠低的訓練成本,且免費開源,人人可用。
可以想見,隨著AI大模型普惠與開源革命持續推進,會涌現出更多AI產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作為服務人類的工具,AI產品的評價應以“好不好用”為唯一標準。一款產品的價值到底有多大,其實用功能究竟如何、是否能為普通老百姓可及等等,應當由用戶和市場說了算。
我們渴求創新、期待突破,也敬畏科學、尊重市場。面對層出不窮的AI新產品和技術,我們不必過早、過度歡呼,不妨多些耐心與包容,不捧殺也不棒殺,等時間給出答案,讓用戶給出評判。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
[ 責編:袁晴 ]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1-42456-0.htmlManus出圈:讓時間來檢驗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瞭望·治國理政紀事|挺起產業脊梁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