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趙曉晨 實習生江仕志 佛山報道
82%——這是禪城的土地開發強度,遠超珠三角城市平均值;32.9%——這是禪城2024年文旅總收入收入增速,高居佛山第一。兩組數據的反差背后是一場工業城市探索文旅發展的解題思考。
面對“無名山大川、無自然奇景”的客觀條件,禪城一方面立足城市基因,以“非景點化”開發激活存量空間,另一方面,通過 AI 賦能、內容共創、數字融合等,構建全域旅游體驗網絡,迎合多元文旅消費需求。
“千年佛山,煙火嶺南”,漫步街巷,穿行村落,踏入舊工廠,煙火氣彌漫在每一個角落,這是居民生活的本真模樣,也是禪城文旅發展的獨特魅力所在。當歷史的厚重與生活的煙火相互交織,便賦予了一座城市獨一無二的“內核”。
客觀來看,禪城既無高聳入云的名山大川,也無蜚聲遐邇的大所院校,缺乏天然的流量入口,這是文旅發展的先天短板。
“我們思考,是否可以把千年嶺南文化歷史,融合為我們的城市格調,我們的社會生態,是否可以把人文煙火,融合為我們的產業內容,我們的消費場景,從而全力打造一個具有嶺南味、年輕態、時尚感、國際范的煙火禪城。”在不久前舉行的禪城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上,禪城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局長楊濤如是說。
禪城的文旅發展模式,尤為突出的一點在于另辟蹊徑,而是聚焦公園、街巷、銹帶等城市細節,以“非景點化”的空間開發模式,激活存量空間價值,使城市文旅發展獨具特色。
南風古灶的窯火躍動時,百米外的柒號陶倉正舉辦當代陶藝市集;祖廟萬福臺響起粵劇鑼鼓聲的剎那,年輕人在垂虹社區的樹蔭下舉起手沖咖啡;穿行在嶺南天地的鑊耳墻間,能清晰觸摸到城市更新的溫度。數據顯示,2024年,禪城區接待旅游總人次1288.32萬人次,同比增長23.4%,增速位居佛山全市第一。
此前,禪城開展城市格調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城市格調主理人“1+3+6”成長計劃,以街巷為重點、以項目為抓手、以藝術為核心、以營銷為驅動,挖掘閑置空間新價值,打造格調空間新場景,迸發在地文化新活力,激活城市IP新魅力。
據統計,自2024年10月以來,禪城完成格調項目103個,開展無界藝術項目101個,盤活空間超30萬平方米,完成快子路提升、垂虹別院、BASE21、鎮崗坊等一批重點項目,有效促進城市氣質和藝術氛圍提升。
詠春宗師梁贊后人、佛山梁贊IP全球潮圣地項目主理人游善碧介紹,公司計劃在佛山升平路舊址重建永生堂,來發揚梁贊的醫德與武德、推廣詠春拳。未來,該片區可能發展為以梁贊紀念項目為核心,融合文旅和功夫飲食文化的“功夫街”,為佛山功夫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諸多城市格調項目,將為禪城文旅融合增加新的亮點。
根據最新發布的《禪城區文商旅生態融合發展計劃》,接下來,禪城將聚焦煥新公園、街巷、村落、銹帶、濱水五類城市空間,利用“公園”+賦能,打造更多公園文商旅融合空間,吸引主理人打造更多格調街巷,佛山古鎮為粵港澳大灣區理想旅游目的地,季華路潮玩經濟軸為灣區時尚潮流名城,打造南風古灶為美陶灣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重塑東平河水軸線—打造灣區水岸經濟文旅消費高地,環羅格休閑活力區—打造灣區水岸經濟文旅消費高地。
“來禪城游玩,包在我身上!”手機屏幕一亮,頭戴絢麗獅頭帽的“佛小禪”靈動現身,將禪城古韻今風的游玩線路娓娓道來。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個AI文旅智能體,“佛小禪”搭載螞蟻百靈、DeepSeek等大模型,不僅能化身數字導游,提供游玩路線選擇、講解歷史典故,也能當貼心旅伴,提供美食推薦、天氣提醒等服務,開啟AI賦能城市文旅新體驗。
“佛小禪”是禪城文旅發展創新的一個典型。在空間活化之后,禪城通過內容共創、數字融合、服務閉環構建全域旅游體驗網絡,將傳統民俗(如行通濟、秋色巡游)轉化為情緒消費場景,迎合多年齡層文旅消費者的需求。
以Z時代消費者為例,《2025抖音精選年輕人趨勢洞察》指出,在文化與情緒表達上,年輕人以“日常低成本叛逆”釋放壓力,在生活方式上則開啟“低能耗”實驗,重構日常半徑,聚焦周邊菜市場、鄉村小院及小城旅游,更關注附近生活。社交與興趣方面,年輕人更在意個性化符號,對未知有很強的探索熱情。
這也為城市文旅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禪城選擇把“情緒旅游”作為重點發力的方向,設計多條旅行線路。比如,“多巴胺”悅己主題聚焦“快樂主題”和“松弛感旅行”體驗,將整合重點片區內美食資源,推出粵劇、廣東音樂等傳統曲藝體驗產品。“內啡肽”主題強化成長價值,整合歷史街巷、演出劇場、工業游徑及活動賽事資源,讓旅程充滿成長意義。“血清素”則激活社交屬性,拓展研學游、親子游、搭子游等多元旅游形式,吸引全國學生、親子家庭、青年搭子參與。
美國著名品牌文化學者道格拉斯·霍爾特曾提到:文化表述為人們提供了歸屬感、認同感以及強化自身身份認知的基本素材。品牌的成功不僅僅依賴于產品的質量或市場策略,而是在于能否展現獨特的文化意義,在文化層面上與消費者產生共鳴,成為他們身份和價值觀的體現。
城市品牌的打造也是如此。禪城通過多重創新激活傳統文化:一是進行各類文旅項目的營商環境優化,二是創新制度和模式,讓本土文化在現代有了多重表達。
具體來看,在服務生態方面,禪城著力優化城市經營管理機制、城市營商環境軟服務、文商旅活動審批流程、實施臨街街戶的經營劃線管理工作指引和臨時擺賣點的管理工作方案,支持夜市、市集等新型商業業態,提升各類商業發展的多樣性。楊濤介紹,禪城將推出100萬方物業空間,對藝術家、設計師、主理人等實行免租低租、流量扶持等政策措施。
在制度上的創新突破也十分關鍵。禪城搭建“嶺南文化合伙人計劃”機制,鼓勵在不同空間、不同場景為嶺南文化的推廣做出貢獻的企業、機構和個人成為嶺南文化合伙人,并且首創非遺傳承人備案制度,三年內將認證100名以上創新性非遺傳承人。
嶺南文化合伙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佛山木版年畫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劉鐘萍表示,將融合禪城文脈和人文歷史,聯動景區、社區與人,以新潮、年輕話語創作更多具美好寓意作品,挖掘佛山木版年畫非遺技藝潛力。日前,劉鐘萍入圍2024“中國非遺年度人物”30位提名候選人名單,是佛山市非遺領域唯一代表,也是名單中最年輕者。
“作為文化自信的一代,00后對中國元素有著天然偏愛,像南獅這類辨識度極高的設計,深得他們青睞,市場反響尤為熱烈。”東莞市微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葉祖峰認為,佛山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豐富的文化資源為產品研發整合提供了大量優質素材,未來有很大的開發潛力。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獲悉,禪城計劃2025年活化文旅新空間30萬平方米,舉辦不少于8場重大文旅體促消費活動,推出一批特色主題游線,旅游人次、旅游總收入同比增長6%、9%。2026年打造10條重點示范街巷,旅游人次、旅游總收入同比增長6%、9%。2027年旅游人次、旅游總收入同比增長6%、9%。到2027年,五大全域文商旅融合區基本成型,完成引進文商旅新業態項目100個等目標,著力打造“街巷有chill流、村落有鄉情、美食有鑊味、服務有溫度”的煙火禪城。
“大家都是‘千年佛山,煙火嶺南’的書寫者、創造者,也是共享者、擁有者。”禪城區委書記嚴冰表示,禪城將通過搭平臺、給紅利、造氛圍,為廣大文旅從業者創新創造、施展拳腳提供肥沃土壤、創造良好條件。
本文鏈接:http://www.020gz.com.cn/news-1-47844-0.html無名山大川但嶺南煙火足!佛山禪城用“公園、街巷、繡帶”拼出文旅新增量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